新闻中心

  •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中国地理学会于2025年1月启动了2024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工作。根据《“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实施办法》,经中国地理学会各分支机构、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推荐、形式审查、遴选专家组初评和终评,最终遴选出“1.5℃气候承诺对多尺度土地系统的级联影响建模与分析”等10项成果作为2024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其中 “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获中国地理学会“2024年中国地
  • 第四讲 《疯狂动物城》——地理学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主讲人:高锕迪思课程时长:17分钟本课程围绕疯狂动物城展开,从城市规划、气候与动物适应、自然规律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传达城市规划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荐书目《万水千山走遍》作者:三毛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为深化中学地理教学规范意识,探索教学改革方向,地理正高级教师、闵行区地理教研员周光明于4月15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第四教学楼331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以“中学地理教学的规范与创新”为主题,从规范、技能、理念及创新四大板块展开,吸引众多师范生参与。周老师结合自身教研经验,以严谨的逻辑与生动的案例,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系统性指导。规范为先:细节中锤炼专业素养周光明老师强调,教学的设计、文本、素材、行为的规范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石,“最好的规范,是——洞察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自己做事的高标准”。他明确设计要追求简约、文本格式须标准(如段首空格、字体规范、图表对齐),避免中英标点混用,确保图文信息
  • 第三讲 新疆——干旱大地上开出的花主讲人:吕云蕾 课程时长:6分钟本课程将走进干旱的新疆,了解新疆缺水的原因。带领学生见证新疆人民的智慧创造——古老的坎儿井、现代水利工程和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最后,我们将探讨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新疆如何在干旱的挑战下,创造绿洲奇迹,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荐书目《这里是中国3》中信出版社
  • 4月1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5年地学文化节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B101隆重开幕。党委学生(研)工作部副部长万姗姗,地球科学学部主任、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杜德斌,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党委副书记罗艺,团委书记侯静惟参会。活动由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毕嘉豪主持,来自本硕博各学段的1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学术文化盛宴。谭红岩在致辞中指出,地学文化节作为学院“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形成了“学术引领、实践育人、科普惠民”的品牌亮点。本届文化节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精心策划“主题报告”“ 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地学文化集市”“地球说”
  • 第二讲 都是太阳惹的祸——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讲人:倪静雯课程时长:6分钟本课程以近期发生的地磁暴为例,细致展开太阳的大气圈层,由此由内而外分别讲解耀斑、日珥、太阳风以及极光。在各现象中分别引入火山爆发、下雨、霓虹灯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最后讨论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推荐书目《恋地情结》段义孚 著商务印书馆
  • 第一讲 从向天求雨,到人工增雨主讲人:林楚茵,蒋佳仪 课程时长:10分钟本课程聚焦人工增雨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实践,系统讲解降雨形成机制、人工增雨的科学原理及主要作业方式,展现从传统祈雨到现代气象工程的转变,体现气象科技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应对气候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推荐书目《一天一朵云》加文·普雷特-平尼(著),王燕平、张超(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云彩收集者手册》加文·普雷特-平尼(著),王燕平、张超(译)译林出版社
  • 今天(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华东师范大学以科学化国家安全课程教学体系引领青年学子筑牢国家安全防线这堂大课,必学!01国家安全专门课程华东师大自2024年9月起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由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南平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授课以高水平决策咨询为支撑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带领同学们全面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理解研究国际复杂问题的方法论02国家安全课程矩阵根据国家安全涉及的20个重点领域华东师大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专业教育课程重点打造了多个主题的课程体系组建由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
  • 4月12日,2025年地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行政楼403会议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地理科学)的全部5所高校的地理学拔尖基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骨干老师和管理人员等与会,研讨“人工智能时代地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转型与迭代”。2025年地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论坛顺利举行地理科学学院书记谭红岩主持论坛开幕式。地球科学学部主任杜德斌致欢迎辞。他指出,地理学作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实
  • 2025年4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传达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精神,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对学院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围绕党的作风建设讲授党课。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重点任务,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穿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谭红岩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加强作风建设”为题讲授党课。她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举措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并结合高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学院党委将继续贯彻好“严、融、实”的要求,以“
  • 探秘国产大飞机:这堂《职业认知与生涯发展》课,藏着多少惊喜?师生参观商飞运行支持指挥中心4月3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设立的《职业认知与生涯发展》课程别开生面,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带领30余名本科生走进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沉浸式职业探索之旅。这场实践课将大飞机的硬核科技与教师职业的人文关怀巧妙融合,为未来教育工作者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打破课堂边界:在大国重器中触摸职业温度师生C919客舱模拟器前合影作为全校劳动与创造模块的特色课程,《职业认知与生涯发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此次中国商飞之行,正是课程实
  • 2025年3月27日,学校2025年学风建设项目立项交流会于闵行校区学生发展空间213顺利举行。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主持的项目《地学文化节:薪火淬砺青春志,学风如砥塑脊梁》获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学风建设项目立项。项目依托地理专业实践育人特色,深耕“地学文化节”品牌,通过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培育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人才。学院还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四步走学风建设工作法,全方位推动学风建设,力求在全校营造共学地理的氛围,将地学文化节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学及校园文化品牌。2024年,首届地理科学学院地学文化节秉承“知地明理,放眼世界”的理念,
  • 2025年4月2日下午13时,我院为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闵行区教育局原局长何美龙主讲,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内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向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吸引了将近100位同学参加,其中不乏非师范生、研究生和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讲座伊始,何美龙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热议为切入点,直面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对教育模式的冲击。他坦言,在AI重塑教学场景、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教师职业的“存续危机”引发广泛讨论。对此,何美龙提出辩证观点:社会对优
  • 喜报,我院2024年读懂中国视频作品《朱荣林教授的奋斗篇章》,在“风启学林”2024年度巅峰榜活动中,荣获“2024年度优秀科学家故事作品”。
  • 4 月 1 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预备党员集体谈话暨理想信念教育在我校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 A304 圆满举行。校关工委副主任孙桂华、朱月琴、陈爱平,院关工委副主任陆珏、阎海云,特邀党建组织员范安康等老师参加。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罗艺主持。活动伊始,阎海云老师带领全体预备党员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会场,展现了新党员们对党的忠诚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宣誓结束后,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同志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陆珏老师以“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青年”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她结合身边党员模范事迹,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共产党
  • 3月22-23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与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会议汇聚了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地理学理论创新、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22日上午,会议举行了开幕式。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国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城市地理领域顶尖专家与青年学者,将围绕学科前沿和战略热点展开深度探讨,必将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张国友在致辞中回顾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创建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上一届专委会在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