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系列推送将持续为大家提供全国各类岗位的招聘、实习信息。有意向的同学请点击“信息来源”仔细阅读,阅读岗位详情,根据要求按时投递简历,以免错失机会。同时,特别感谢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顾问益建芳老师对本系列的大力支持,为岗位信息的收集和分享提供了重要帮助!单位名称招聘内容报名截止时间信息来源链接中山市东凤穗成新徽学校初中地理教师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https://www.zsedu.cn/info/959753.jspx河南省信阳衡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教师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https://mp.weixin.qq.com/s/n1Hq5NVptnCE92JhyKeRiA喀什地区中学地理教师14名(
  • 2025年7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人文地理学专业负责人朱华晟教授、地理学院院长程杨教授、人文地理学研究所戴特奇副所长、高剑波教授等一行9位专家来访我院,并与人文地理教研室展开深入交流。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教授主持会议,院长助理司月芳教授、人文地理教研室刘承良教授、申悦教授、张维阳教授、李山副教授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座谈。胡志丁副院长对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家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人文地理教研室主任申悦教授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进行了介绍。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朱华晟教授表示,期待两个师范院校的人文地理专业能够开展定期交流与
  • 2025年7月4至7月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地理学)、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地缘环境智能计算实验室等提供学术支持的“人工智能与地理学发展”2025年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我院成功举办。此次夏令营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位优秀大学生参加。通过参观校史馆、研究平台与基地、实验室、地理博物馆,聆听学术报告,参与师生交流、分组汇报等活动,营员们加深了对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
  • 江城印象:烟水芜湖,桥港之间芜湖,这座因水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的生长逻辑,既有鸠兹遗风的千年回响,也有滨江新区的规划蓝图。其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过程,正是历史保护与现代建设协同推进的缩影。2025年7月3日至5日,202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们在何丹老师及其研究生团队的带领下,前往芜湖开展城市调研实习。本次实习考察了芜湖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芜湖古城、老海关钟楼、芜湖滨江公园等重要地点。同学们透过芜湖的时空脉络,梳理城市发展轨迹与规划实践路径,收获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
  • 地理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野外实践教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郑祥民老师、吕红华老师、王辉老师、王永杰老师和李金龙老师等多位教师共同带领下,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拔尖、基地、师范)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共计140名学生,赴浙江天目山、杭州及长兴等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活动。郑祥民老师在实习动员会上讲话在本次实习中,同学们深入探索了浙江省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地史演化等内容,主要包括⑴天目山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剖面观察与对比;⑵西湖复向斜(主要包括九溪十八涧志留纪-二叠纪地层剖面、玉皇山向斜、宝石山)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地史演化
  • 在地图经纬交织的奇妙世界里有这样一位耕耘者将地理之美与科学、技术、艺术融于一体让 "图美悟真" 的传承在课程中生生不息循循善诱带领学子在国际赛场上绽放光芒他就是2025年本科教学优秀奖获奖者地理科学学院「唐曦」教授01 “这是我从教以来最好的生日礼物”2023年3月28日下午课前,地理科学学院唐曦教授收到拔尖班学生赵博旸微信发来的美国地图与地理信息学会(CaGIS)年度地图设计竞赛的奖状。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生首次获得国际地图赛事奖项,也是CaGIS 竞赛18年来以中国机构身份获奖的唯一学生团队。CaGIS地图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证书与师生合照赵博旸和团队成员们欣喜万分,千言万语汇成
  • 7月2日,《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Most Powerful Women,简称MPW)。这份榜单始于2010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商界几乎所有重要的女性领导者都在其中有迹可循。每年,这份榜单都反映出当年最重要、最前沿的商业趋势。在“未来榜”部分,可以找到这些引领趋势、具有无限潜力的女性的身影。“寻找真实的增量”是MPW的年度主题。上榜女性的努力和成就,不仅书写了领导力的样本,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在这个变幻莫测和高度内卷的时代中,如何通过持续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价值空间,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财富FORTUNE》编辑部
  •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段玉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佳琦老师等专家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开展指导活动。01专家讲座:融通理念实践,开拓教学视野在初中部大报告厅,段玉山教授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师生作题为《黄河上下游利益为什么不同?》的讲座。段教授从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下游形成黄河三角洲讲起,通过数据、动图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植被覆盖率对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地理课。当段教授提问:“为什么国家还是决定治理中上游的水土流失,限制泥沙入河呢?”同学
  • 引言这是一条温暖的“传帮带”链条:资深校友担任新毕业校友(“小火种”)的成长导师,倾囊相授职场与人生经验;“小火种” 校友则转身成为新生学弟学妹的校园引路人。以心传心,以爱育爱,在师大人之间构建更紧密的联结与更深厚的情谊,支持母校“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联动。自2023年启航以来,“校友-薪火相传计划”已汇聚起跨越年代的校友力量,燎原之火,愈燃愈旺。本栏目将与您一同走进这薪火相传的旅程,聆听双星交汇的成长故事,感悟历久弥新的师大精神。本期,让我们跟随厦门“小火种”校友的笔触,我们将走近1991级地理系校友姚培泰,感受那份薪火相传的育人初心与炽热情怀。缘分、思考、坚持校友薪火相传——姚培泰校友
  • 7月1日上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3级本科生在何丹老师和研究生团队的带领下继续前往马鞍山市,从合肥到马鞍山的途中到巢湖边进行考察、并在下午抵达马鞍山市进行为期两天的实习。巢湖观澜,悟城共生实习首站,我们驻足于巢湖之滨,凭栏远眺,烟波浩渺的巢湖尽收眼底,姥山岛如一尊青螺静卧碧波,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在这里,老师引导我们观察湖岸线的形态以及中庙古镇与湖光山色的和谐相融。我们深刻体会到,“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城市规划的核心命题之一便是如何尊重自然本底,构建人、水、城的和谐共生关系。巢湖的壮阔与宁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理解区域生态格局、滨水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课堂。每一次凝
  • 2025年6月28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3级本科生在何丹老师及研究生团队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城市规划实习。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以科学岛、滨湖新区等重点片区规划为引领,构建起“一核四心九副”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与独特的城市魅力。知城溯史,阅规划蓝图合肥城市记忆馆由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改建而成,馆内六大展厅“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文化兴盛”“科教兴市”“城市蝶变”,以丰富的历史实物和互动科技,展现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工业立市到科创名城的发展脉络。泛黄的文件、老旧的机器、熟悉的街巷名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代代合肥人共同的生活印记。同学们感
  • 2025年7月1日上午,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树基教授及其团队共五位老师应邀来我校做学术交流,并在河口海岸大楼A304室作了主题为“河口氮循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地理科学学院史贵涛教授主持,地理科学学院王东启教授等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高树基教授首先讲述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中包含有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异养过程和自养过程,并且与碳、氧等元素循环紧密耦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后高树基教授又具体讲述了海洋水体与沉积物中的关键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表示解析氮迁移转化路径、量化过程速率是理解氮循环的关键。接下来,高树基教授讲解了15
  •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聘任陈振楼等15名同志为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聘期五年。陈振楼简介陈振楼,现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承担过40多项包括国家重大水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及跟踪、曙光学者、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获得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以及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上海民进参政履职十大楷模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核心
  • 7月1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联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空间人工智能学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暨卓越育人报告会。会议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授作报告,四个单位的全体教职工参加。报告会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主持。报告会现场戴立益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深化卓越人才培养”为题,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核心内容,对地球科学学部各单位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学校卓越育人的脉络和推进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他强调,地球科学学部要继续发扬
  • 为深入贯彻落实地理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高校院系间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2025年6月23日,地理科学学院跨学科教工党支部、地理信息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由吴健平老师带队赴浙江大学等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地理信息大数据与学科交叉的学习交流,以及地理信息科普考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研学、深度交流,汲取先进经验,拓宽发展视野,共同推动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上午,地理科学学院党支部一行抵达底蕴深厚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受到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钱智敢,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程晓敢,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杨小平的热情接待。双方在浙大地球科学学院会议室举行
  •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6月30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聘任彭颖红等同志为市政府参事的通知》于近日印发。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获聘为市政府参事,聘期自2025年6月至2030年6月。同时获聘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校友、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原资环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 。【新闻多一点】什么人能当“参事”根据《政府参事工作条例》,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聘任,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党员专家学者中聘任,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参事室是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之一。参事历来有“直通车”之称,那些进出参事室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