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天下 | 城市规划实习(1):行走巢湖之畔,解码庐州城事

发布者:李书媛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28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3级本科生在何丹老师及研究生团队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城市规划实习。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以科学岛、滨湖新区等重点片区规划为引领,构建起“一核四心九副”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与独特的城市魅力。


知城溯史,阅规划蓝图


合肥城市记忆馆由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改建而成,馆内六大展厅“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文化兴盛”“科教兴市”“城市蝶变”,以丰富的历史实物和互动科技,展现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工业立市到科创名城的发展脉络。泛黄的文件、老旧的机器、熟悉的街巷名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代代合肥人共同的生活印记。同学们感悟最深的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唯有珍视历史,才能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温度与灵魂。



安徽省博物馆,以安徽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载体,深入展示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资料,从地理与历史的视角,展现了安徽地区从古至今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重点突出了城市肌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与演变规律,从宏观时空层面展现出城市变迁的历史。



踏访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五座青铜雕像巍然伫立,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目光如炬穿透时空,仿佛仍在凝视长江对岸的战场。纪念馆对面,99米高的胜利塔刺破云层,五角星塔尖在苍穹下熠熠生辉。镜头定格的瞬间,不仅是实习途中的红色印记,更是与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对话。



工业蝶变,观城脉新生


骆岗公园作为由机场改建的城市公园,其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公园保留了部分机场跑道,并巧妙地将其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实现了从交通设施到城市绿地的华丽转身。园内设置了多个以不同城市和国家为主题的功能园区,如“北京园”“苏州园”“英国德比园”等,各具特色的景观设计与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彰显了国际化视野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离开绿意盎然的骆岗公园,同学们步入罍街烟火。黛瓦白墙,雕楼飞檐,马头墙傲然卓立,老字号鳞次栉比,细品之下,现代创意悄然交融,创客空间、艺术家村落、文创街区点缀其中,焕发新生。


合柴1972是由原安徽合肥柴油机厂、合肥省监狱群旧址更新改建而成的文化产业园,成功实现了空间再生与功能转型。同学们对厂区改造手法进行观察,园区在保留原有红砖厂房、烟囱、水塔等工业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展览、艺术工作室、咖啡书店等多元文化业态。园区空间布局强调历史肌理的延续与文化氛围的营造,体现了城市更新中文化认同与场所精神的重塑。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工业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活力再生的重要资源。


生态筑基,论湖城共生


安徽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东南、巢湖北岸,紧临南淝河、十五里河入湖口,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生态资源。同学们在实习中深入了解其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空间融合的实践路径,园内延续了城市风车状布局中的楔形绿地,保留了大量原生湿地植被与水体,承载生态功能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高密度开发带来的生态压力,形成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图景,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城市生态空间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价值。


同学们行走巢湖之畔,穿梭于城市肌理之间,亲历合肥从历史文脉、工业蝶变到生态筑基的多元发展路径。实习不仅解码了“一核四心九副”的空间格局,更深刻体悟到城市规划的灵魂——在传承中创新,在更新中焕活,在共生中永续。这份来自巢湖之畔的实践认知,必将为同学们未来擘画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注入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