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近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关于2025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根据《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励规定》,经申报、形式审查、网评、终评等程序,并经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我院余柏蒗教授牵头申报的成果“夜光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关键技术”荣获202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性科技奖项,涵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地理信息科技专项奖等子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地理信息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应用成效显著,并对推动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是
  • [美]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冰山》(1891)2019年德国发行“亚历山大·冯·洪堡诞辰250年”纪念邮票■ 杜德斌现代地理学自地理大发现时代兴起,从西方殖民探险与扩张中孕育科学萌芽,逐步发展为承载国家意志的“爱国科学”。从拉采尔的“生存空间”理论到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从航海技术到地理空间技术,地理学家通过构建空间认知范式与技术体系,不仅支撑大国竞争,更以知识权力重塑全球格局。在当今大国博弈复杂的背景下,回顾地理学与大国竞争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更清醒地认知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地理逻辑与权力密码。现代地理学起源于大国竞争地理学,这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 10月22日下午,由地理E+社团主办的双创优秀项目分享会在闵四教215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新同学了解创新创业,激发实践创新的热情,号召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勇攀高峰。活动中,多位优秀学长与参与同学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交流,传授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分享会现场活动伊始,我院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张长军首先从生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他指出,双创项目经历能够锻炼各项能力,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有效提升个人竞争力,为未来学习深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双创赛事。优秀项目1分享环节项目负责人赵佳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双创在提升个人能力,拓宽未来发展空间等方面的
  •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红凯教授团队联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韧性研究中心(SRC)、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系统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根区蓄水能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干旱适应的影响。相关研究以“Terrestrial ecosystems enhanced root zon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over past four decades”为题发
  • 2025年10月18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李春兰副教授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李传金研究员的共同带领下,《走进南极》(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极地地缘》(研究生高水平通识课程)与《全球变化与冰冻圈地缘政治》(专业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三门涵盖不同培养层次、聚焦极地领域的课程师生,首次组成跨学科、本研一体的联合实践团队,登上我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现场活动。李春兰副教授作为全国样板党支部——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青年委员、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推动实践育人与跨学科教学融合。此次教学实践还邀请“雪龙
  •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地理特色的创新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持续完善“地理E+”双创育人平台,通过专业导师指导、项目化训练、赛事实践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展现地理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卓越表现,分享双创成长经验,我们特别推出“地创达人”系列专访。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华东师范大学校赛中,地理科学学院赵佳团队凭借作品《我国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特征与未来变化评估》荣获银奖。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赵佳同学的科研之旅,聆听他如何从“科研小白”成长为“预报评估探索者”。赵佳个人照获奖情况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
  • 10月14日下午,南阳师范学院一行到访我院,在河口海岸大楼A1011会议室开展座谈交流及专场招聘宣讲。地理科学学院院长王军教授及多名博士生参与本次座谈。座谈会上,王军院长对南阳师范学院同仁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交流合作。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鲁丰先对我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该院的学院概况、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及发展现状,并重点表达了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方面与我院加强联系的愿望。鲁丰先院长向在场的博士生详细介绍了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招聘政策、人才需
  • 2025年10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河口海岸大楼A304会议室成功举办"自然系列《通讯-地球与环境》与《通讯-可持续》期刊交流会"。本次讲座特邀《通讯-地球与环境》副编辑王萌杰博士与刁晨锐博士担任主讲,学院赵红芳研究员主持,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聚焦国际顶尖期刊 把握科研发表前沿交流会伊始,赵红芳研究员对两位编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通讯-地球与环境》的聚焦方向。她指出,本次交流会将为学院师生提供与国际顶尖期刊编辑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对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王萌杰博士首先系统介绍了《通讯-地球与环境》期刊的基本情况。该刊自2
  • 祝贺!我院陈振楼获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10月13日至14日,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会并讲话,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开、闭幕会并作闭幕会总结讲话,副主席高友东出席开幕会,副主席何志敏主持开、闭幕会。会议表彰了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了分组讨论,举办了会史专题讲座。我院教授陈振楼获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陈振楼参加会议,并作参政议政工作交流发言。陈振楼,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 丽娃河畔画过的等高线樱桃树下记过的标准时在今天汇成了回家的路线欢聚母校2025年10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校友日,在普陀校区、闵行校区同时举办。欢聚母校的校友来自1960届、1968届、1970届、2003届、2005届、2015届,熟悉的风景里,又添了重逢的欢笑与感动。“主题班会”上午10点,“主题班会”正式开启,没有课本与试卷,却有满室重逢的欢喜。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开蕾特意来到欢聚现场,与校友们暖心畅谈。真挚表达愿景,愿与广大校友以心相连、双向赋能,凝聚合力,共建 “校友—母校” 发展共同体,让这份联结成为彼此前行的坚实力量。1960届毕业65年再聚师大196
  • 2025年9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跨学科教工党支部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第二教职工党支部在线举行了地理学跨校支部共建讨论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孔翔教授(挂职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组织委员赵琳,跨学科教工党支部书记夏海斌,支委姚申君、苏盼盼,旅游地理专业副教授李山与会。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闫政远,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丽倩,正处级组织员赛买提·阿不力克木,第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支委郭珊珊、李贝贝,人文地理系主任黄佛君,旅游系主任李勇与会。讨论会在孔翔老师的
  • 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丽娃清风”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华师纪〔2025〕3号),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第四届“丽娃清风”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作品征集、课堂实践。我院在征文、创意、视频类别中,共获评精品作品3件,优秀作品4件,入围作品3件,并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现将优秀作品于近期陆续展出,敬请关注。本期展播《清风绘丽娃,廉韵沁校园》本作品以“莲”为核心意象,紧扣“丽娃清风”廉洁文化主题,通过水墨技法与现代设计语言传递清廉精神。画面主体为水墨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暗喻廉洁品格;背景以渐变青绿色块铺陈,象征纯净正直的校园风气。左侧“廉”字印章,呼应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典范;右侧引用《人民日报》“严守纪
  • 为扎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2025级本科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进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和了解,学院通过多方协调联动,开展了相关活动。与各教研室联动,开展“教研室师生面对面”活动,各教研室主任及相关学科老师出席活动;与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联动,组织开展“新生走进实验室”朋辈交流活动。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近两百名2025级本科生参与系列活动。感知地理我与教研室面对面活动近日,学院组织开展2025级本科生和各教研室见面会活动,按专业设置四个分会场。在各分会场,教研室主任及老师与新生深入交流,气氛轻松热烈。自然地理教研室的吕红华老师与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 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丽娃清风”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华师纪〔2025〕3号),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第四届“丽娃清风”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作品征集、课堂实践。我院在征文、创意、视频类别中,共获评精品作品3件,优秀作品4件,入围作品3件,并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现将优秀作品于近期陆续展出,敬请关注。本期展播《石灰吟》本作品采用四尺整张宣纸,字体为行书,笔画灵动流畅,富有韵律感。创作时,作者悉心汲取于谦书法中刚劲挺拔、质朴无华的神韵,融入黄庭坚书法笔力雄健的特点,又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石灰吟》借石灰自喻,彰显坚贞不屈与高洁品格。作品融合书法之美与廉政精神,以笔墨为媒,于宣纸上抒发对清正廉洁的追求。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当知识与力行结合,科研便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符号,而是一次次俯身大地、触摸城市肌理的真切行走。我想讲述的,是我们在华东师大校园里,为城市道路“做CT”的那些日子。2024年的春天,樱花在悄然绽放时,我们的“轮椅实验室”也正式启动了。本团队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曹凯教授带领的,成员包括硕士研究生郭文静和杨宇童。一辆看似普通的电动轮椅,结合人工智能,经过我们一番“硬核改装”,搭载上了集成多模态数据采集模块的颠簸感知系统后,便摇身一变,成了探索轮椅通行障碍的“CT机”。曹老师常常启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做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所处的高度看到的城市是什么
  • 为帮助 2025 级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地理科学学院于9月28日在闵行校区二教231举办首场新生班会。班会围绕生涯规划、入党指引、创新创业三大主题展开,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指导性的 “成长必修课”,旨在通过精准化、针对性的指导,为新生搭建从 “适应” 到 “规划” 的过渡桥梁。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以 “破浪AI时代,透视‘冰山’深层:我们何以探究生涯路径” 为主题展开分享。罗老师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让新生们清晰掌握当前就业市场的趋势与挑战,将抽象的 “职业规划” 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方向。不仅帮助新生明晰了就业市场的动态,更对大学阶段的目标设定、能力提升与行动规划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