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杨晓婷,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漪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地理学与数字生态学。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第十二届中国人类学研究生论文田野调查奖助金,硕士期间在Geoforum,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E: Nature and Space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研究萌芽,兴趣驱动从“喜欢动物”到“研究动物”,出于对自然的热爱,杨晓婷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决定以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变迁。她的研究聚焦于数字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与动物关系的重构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与伦理逻辑。随着动物日益进入人类的生活与想象——无论是在
  • 秋意渐浓,重阳已至。10月29日下午,地理学院关工委组织师生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关工委主任罗艺,关工委副主任、特邀党建组织员陆珏、阎海云,关工委委员、特邀党建组织员范安康,关工委委员、学生就业工作顾问益建芳,关工委委员唐菊英、于川江、吴健平老师,关工委青年委员李金龙与地理学院十余名本研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在红色记忆的回廊中追寻信仰的源头,在尊师敬老的情谊中感悟精神的传承。重走“广吉里弄”,在历史深处回望初心纪念馆中央的主题雕塑“工农联盟”凝固着那个时代的力量。老教师与青年学生并肩伫立,目光穿越时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登上历史舞台的瞬间,也向每一位地理人庄重宣示:理想的星火,代代相传
  •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中,青春的力量同样熠熠生辉。来自地理科学学院的5名“小叶子”——石佳、郑桢灏、孙颢月、张瑞萱、蒋佳仪,经过近半个月系统而严格的培训,正式奔赴岗位,成为了虹桥论坛分论坛的志愿者。他们以专业的素养、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在进博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诠释了地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石佳,2022级本科地理科学专业拔尖班学生,自2023年起以组织者身份参与进博会志愿筹备工作。今年他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小叶子”正式上岗——身份的转变让他更深刻体会到责任与荣光,他将地理学的系统思维带入服务实践,在高效协作与
  • 李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白开旭教授。主要从事大气参量遥感建模与温室气体排放反演等方向研究。她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对甲烷排放高效监测的迫切需求,发展了基于高光谱特征智能强化的全球甲烷柱浓度实时反演算法,构建了羽流视觉赋能的甲烷增量浓度与排放通量协同反演体系,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文明建设中甲烷监管提供核心技术与数据支撑。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遥感或地球数据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高校GIS新秀、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
  • 11月7日至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全国人文地理学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连同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专业委员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等四个专委会举行了换届授证仪式。经中国地理学会十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研究,聘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胡志丁教授担任新一届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聘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程钰教授
  • 洪宇辰,地理科学学院2019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现为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应急管理局派驻郫都区友爱镇筒春村选调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驻村实践经历。2024年初,我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筒春村,担任村书记助理。彼时,正值全村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接手的首项任务,便是推进“低效苗木腾退”工作。本以为带着政策与干劲就能打开局面,现实却很快给我上了一课——迎接我的,不是期待中的笑脸,而是紧闭的大门和防备的目光:“我种了半辈子的苗木,凭啥说退就退?”“你们量地准不准?”“退了之后靠什么生活?”村民们直白的“三连问”,句句戳心,却也道出了他们内心最深层的忧虑。解决实际问题和赢得
  • 2025年11月7-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第十三届高校GIS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智能与协同”为主题,知名院士、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企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代表共800余人齐聚上海,围绕理论前沿与技术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合创新与产业成长等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共享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行业如何更好融入数字经济,高校如何培养适应产业新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数据、业务等各个领域和层次之间的高效协同发展,全面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会现场本届论坛由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
  • 立冬时节,寒意渐浓,桂子山上,热情似火。2025年11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举行研究生招生宣讲会,众多有志于报考我院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前来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祥老师作开场介绍宣讲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我院校友张祥老师主持。张祥老师是我院2014届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生,目前在华中师大任教。他深情回忆了在华东师大求学的美好时光,言语间流露出对母校的感恩与自豪。他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及此次宣讲会的主讲人胡志丁教授。宣讲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教授
  •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体质与运动热情,提升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凝聚力,同时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2025 年11月5日下午,由地理科学学院工会、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策划的师生篮球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西操篮球场顺利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与期待目光中,地理科学学院工会主席姚申君老师为比赛投出开场球,现场气氛随之被点燃,师生篮球赛也由此正式拉开帷幕。随后,两支队伍列队相向,逐一握手致意,彼此鼓励,热情友好的互动再次为整个比赛营造了和谐温暖的氛围。本次赛事采用5V5竞技形式,分四节有序开展。伴随裁判的开场指令,激烈的对决正式开启。场上两支队伍迅速进入状态,
  • 漆梦婷,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刘敏教授,研究方向为河口湿地碳氮循环及其生态效应。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分众奖学金。获批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源于热爱、认真钻研她通过申请-考核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敏教授课题组攻读自然地理学博士研究生,开启了博士学习的新征程。“用空间关联万物,用时间解读沧海桑田,为世间现象书写格局与故事“,这是她内心所感受的地理学的独特魅力。怀揣这份热爱,她专注于环境地理与城市地理研究,致力于
  • 于英杰,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杜德斌教授,主要围绕世界经济地理与科技创新开展相关研究,在《Nature Citi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一作7篇,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奖学金、4项国家级、省部级、院级优秀论文奖等荣誉;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导师引领,破界探索于英杰在硕士阶段主要聚焦于中国城市创新的研究,博士阶段在导师的引领下,突破思维边界,开始关注全球科技创新与
  • 姚前,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军教授,研究方向为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 SCI/S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 5 篇,其中一区 TOP 论文 4 篇。深耕传承,求新破题在攻读博士学位前,姚前已投身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研究,立下在该领域扎根求索的志向。博士入学之初,他延续研究方向,从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洪涝影响入手开展前期探索。在导师王军老师的启发与课题组的支持下,他逐步将视野从城市尺度扩展至流域、国家尺度的极端洪水风险研究。在全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极端洪灾愈发频繁,单个城市的应急体系往往难以独自应对。姚前在学期
  • 施志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毅教授,研究方向为燃煤源磁性纳米颗粒排放特征和健康风险。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了SCI文章5篇,其中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以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领域主流期刊。在学习中成长:在优秀的团队中,找到科研的方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后,施志强加入了杨毅教授课题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环境颗粒物及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过
  • 11月6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研衔接项目宣讲会”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圆满落幕。此次宣讲会聚焦两校在地理学科领域的深度合作,吸引了有志于国际深造的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作为亚洲顶尖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8,其地理系高居全球第6。宣讲会由地理科学学院科研与外事秘书史书怡主持,地理科学学院信息地理教研室主任曹凯教授出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谢林君博士担任主讲,系统介绍了NUS地理系的教学资源与科研方向。谢林君博士的研究聚焦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转型的交叉领域,运用批判城市地理学、政治生态学
  • 消防安全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夯实消防安全基础,落实《华东师范大学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相关要求,2025年11月5日,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来临之际,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主题,地理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生乐物业在学校保卫处指导下联合开展消防逃生演习,在河口海岸大楼工作的2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获学校保卫处、实验室与装备处的大力支持,为保障演练实效,活动前期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了详尽预案,对疏散路线进行多轮模拟,同时将演习预案及相关安排提前传达至每一位师生。此次演习模拟A222房间发生火情,随着12:50
  • 2025年10月28日下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EconomiX实验室César Ducruet教授应邀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作题为《海运网络与城市增长:综述与研究议程》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列辉教授主持,吸引院内众多师生到场聆听。上海海事大学孙领老师、徐朗老师参与交流。讲座伊始,王列辉教授对Ducruet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他在海运地理、港口—城市关系与全球网络研究领域的贡献。Ducruet教授长期深耕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交叉研究,主持法国国家研究署(ANR)“MAGNETICS”重大科研项目,出版《航运网络》、《航运数据分析》与《港口体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