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5月21日下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研讨会在闵行校区河口楼A204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主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研讨会顺利举行本科生院主管林德龙介绍了相关工作要求,希望几个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系统化推动生态文明思想进课程,形成示范效应。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江文正、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介绍了学院的工作计划。本科生院主管林德龙介绍活动背景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江文正介绍工作计划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介绍工作计划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邓泓以“行走的苏州河”案例为切入点
  • 5月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四教331教室举行。地理科学学院团委书记侯静惟老师、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张馨予、兄弟院系主席团成员宋睿琳、邢一衡、向韦悯、李雪、商海铃、盛恺,地理科学学院第十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吕沐涵,以及80余名研究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大会。会议由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杨希主持。学院团委书记侯静惟为研代会致辞。侯老师对第十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强调研究生会要成为学院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纽带,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创新服务形式,在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中彰显青年担当。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张馨予祝贺地理科学学院研代会召开,肯定其过去
  • 2025年5月19日上午,由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第45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A304会议室顺利举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模式发现”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裴韬研究员应邀作题为《地理流:空间分析的新视角?》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地理科学学院刘敏教授主持,王军院长、杨毅副院长、唐曦教授、张维阳教授、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程和琴研究员、地理科学学院姚申君副教授、李晔副教授、张红副教授、郭琪副教授、岳文辉老师、博后汤冬梅老师等以及研究生们现场聆听了报告。刘敏教授主持报告裴韬研究员作报
  • 2025年5月21日上午,由地理科学学院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第46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顺利举行。美国地理学会会士、犹他大学环境、社会及可持续学院魏也华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为“空间差异的多尺度多维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地理科学学院汪明峰教授主持,宁越敏教授、孙斌栋教授、司月芳教授、姜炎鹏教授、塔娜教授、王俊松副教授、孙燕铭副教授、张红副教授、段德忠副教授、郭琪副教授等以及研究生们现场聆听了报告。魏也华教授作报告魏也华教授围绕空间差异与区域非均衡性等议题,结合其在中美两国的研究经历,深入阐述了代际流动、住房与健康不平等等方面的研究前沿。魏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
  • 为助力准毕业生了解2025年就业形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供给送岗上门服务,2025年5月14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经纬启航·职引未来”准毕业年级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大会于闵行校区一教106顺利召开。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关工委委员、学生就业工作顾问益建芳,专职辅导员、学生就业工作负责人李金龙,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潘靖琳,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吕沐涵,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夏述尧,2024届学院本科生校友徐璨,MDPI中国区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陈希,以及2026届准毕业年级同学们参会。会议由李金龙主持。地理科学学院"经纬启航·职引未来
  • 春风拂过,夏雨微润,地理科学学院“北回归线”幸福驿站于3月至5月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进交流的平台。绿意盈心,巧手植趣——创意多肉盆栽DIY活动3月26日,“绿意盈心,巧手植趣”创意多肉盆栽活动在资环楼536教室圆满举行。春日暖阳,万物复苏,同学们齐聚于阳光洒满的教室,远离压力与喧嚣,在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蒋佳仪同学的引领下,亲手制作一盆盆绿植,将泥土与绿意融入指尖,让欢声笑语溢满整个教室。活动中,同学们各自挑选心仪的盆栽,参照教程,细心操作。在一双双专注的眼眸中,一个个精巧可爱的小盆栽逐渐成形,绿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通过这次多肉盆栽制作,同学们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理E+”社团致力于帮助学生厚植地学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开展双创赛事针对性指导。为帮助地理学子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相关赛事,走近双创达人们的奋斗故事,同时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为大家带来“地创达人”系列推送。了解细则,精心准备首先卜心宇同学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评分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创新大赛教育维度要点和表现方式有: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家国情怀;展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体现产教融合作用;体现院校的支持,平台条件保障;团队为学校育人做出的贡献。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篇优秀的大赛作品应具备的要素,接着介绍了答辩PPT
  • 2025年5月16日上午,《辞海》(第八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大会在沪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受聘《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世界地理学科主编。2025年5月16日上午,《辞海》(第八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大会在沪举行。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辞海》主编陈至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辞海》副主编曹建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以及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编纂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辞海》副主编、学科主编和出版界人士等180余人出席。会上,曹建明宣读了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名单。《辞海
  • 5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办主任刘君德教授《我的地理人生3:中国省区市的影像足迹与思考》新书发布暨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隆重举办。此次会议由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社会多个界别的领导,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地理科学学院的退休教师代表和师生代表等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出席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刘君德先生的学术成就,并指出,在国家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深
  • 5月14日上午,内蒙古多伦县县长王军、副县长田亮、副县长高入伍等一行到访地理科学学院,学院院长王军、党委书记谭红岩、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响、高级工程师刘延安等参与会谈。双方进行洽谈交流双方围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教育培训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未来在低空航路图、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灾害预警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样板;希望共建融合专业教育、红色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习实践基地,探索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与合作。参观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师生参加献血工作,80余名同学踊跃报名,学院赵舫老师也积极参与到献血活动中。师生们以拳拳爱心践行社会责任,用点滴热血架起生命桥梁,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与教育工作者奉献社会、守护生命的担当。学院周密部署献血流程,现场志愿者提供精准服务,并发放暖心慰问物资传递关怀。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院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罗艺及辅导员们全程陪同,以暖心问候与细致关怀为献血师生加油助力。献血结束后,鲜红的证书映照出地理人勇担使命的青春风采。每袋热血都是托举生命的火种,凝结着对人间最赤诚的诺言。师生们用滚烫的善意诠释守望相助的真谛,以躬身实践注解文明社会的精神高度。2025年地理科学
  • 基于上海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精准聚焦与战略深化。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指示为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溯本探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内涵特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简称“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创新成果辐射广泛,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显著价值增值功能并占据领导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当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跨越国界,成为引领
  • 5月9日至10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团委书记侯静惟、研究生会骨干夏璐瑶、学生会骨干孙颢月一行赴北京走访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开展访企拓岗,并围绕学生工作展开调研。5月9日下午,调研组受到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热情接待,并在地理资源所开展交流座谈。罗艺详细介绍了此次来访的目的,希望双方针对学生就业、优秀导学团队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为地理学子的学习发展保驾护航。毛永红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双方搭建了宝贵的经验互鉴平台。教育处副处长官丽莉就研究所教育工作
  • 2025年5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北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吴通华研究员应邀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并作题为“西伯利亚-蒙古-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监测剖面的构建: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吴老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二十多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的多年冻土观测实验,重点介绍了近五年来在外蒙古和俄罗斯开展的多年冻土观测国际合作情况、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联合多国科研力量,构建了纵贯欧亚大陆的多年冻土监测网络,显著提升了连续观测能力,深化了对多年冻土及冰缘地貌发育规律的认识。为大尺度冻土制图、冰冻圈与气候变化研究、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我院史贵涛教授、高红凯教授、王康研究员、同济大学
  •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化地理科学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在学院的积极推动和地理教育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历时一个月的2025年“绍唐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本科生组比赛于5月9日圆满落幕。本科生组比赛面向2022级和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66名同学报名参加了初赛。经过由高校专家、市区教研员、中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上海市地理教学大奖赛获奖者等15名评委的严格评选,最终9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5月9日下午举行的决赛。决赛特邀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周义钦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琦
  •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地理科学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的落实,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地理科学学院于2025年4月16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2025年“绍唐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研究生组的比赛。比赛现场本次大赛纳入教育硕士实践课程“教学展示”的内容体系,由课程教师卢晓旭老师统筹,比赛过程由研究生张晓云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昌文老师、上海市松江二中马晓燕老师、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邓霞林老师担任评委。大赛面向2024级专硕和学硕,共11名同学参加,最终角逐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比赛包括10分钟模拟课堂授课、3分钟教学设计思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