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龚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获评2024-2025学年国家奖学金,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学术竞赛,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逐梦地理,笃学启程自接触到高中地理课上的山川形胜和人文风貌起,龚圆就对地理这门学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生长于苏州的她,沉浸于亭台水榭、花木掩映,将大自然借入小市井的精巧园林艺术,早早在心中种下了“人地关系”的种子,原来空间可以这样温柔地连接人与自然,这或许就是地理的浪漫。“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话是她寻找方向的基础。在本科阶段她将这份热爱逐渐转化为扎实的专业
  • 在“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为深切缅怀胡焕庸先生,传承其“经天纬地、福民育人”的学术精神与教育家情怀,11月25日上午,由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指导,华东师大图书馆党委、地理科学学院党委、社会发展学院党委联合主办的“经天纬地 福民育人:胡焕庸先生生平与学术展”开幕式暨主题党日活动在闵行校区图书馆举行。“经天纬地 福民育人:胡焕庸先生生平与学术展”开幕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麒,胡焕庸先生之子胡企中及其夫人沈斌,校图书馆馆长吴瑞君,地球科学部主任杜德斌,胡焕庸先生学生、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丁金宏,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
  • 2025年11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启动了2025年职业规划大赛,本、硕、博各专业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赛,截止11月中旬,已累计征集参赛作品205份,其中成长赛道185份,就业赛道20份。经两轮书面评审、答辩考核等综合评定选拔,最终42份作品脱颖而出。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成长赛道特等奖(三名)汪熠 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黄兰琦 2024级地理科学(拔尖)苗向阳 202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等奖(四名)谭艺雯 2024级地理科学(拔尖)徐浩然 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袁一丹 202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陈正捷 2024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等奖(五名)鲁渔昊 2025级地理信息科
  • 2025年11月8日至10日,“江城杯”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在武汉圆满落幕。本届赛事共吸引全国250余所高校的2300余支队伍、逾7500名选手报名参与,聚焦低空经济、机器人、遥感、国产大模型等十大前沿方向,设四类赛道,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我院学生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全国二等奖。大赛自启动以来,我校给予高度重视,研究生院与地理科学学院联合组织、广泛动员、有序推进,共选拔15支队伍参赛。各参赛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备赛过程中碰撞出绚烂的创新火花。参与决赛的队伍先后经历多轮培训及全流程路演模拟,赛事校内承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赛事负
  • 陈香伶,中共预备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连续两年获评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孟宪承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孟宪承书院团委艺体协同部负责人。目前已通过本研衔接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笃学研思,术业精进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师范生,陈香伶始终以严谨态度深耕学业与科研领域。学业上,她大三学年均绩达 3.87,专业排名稳居前列。科研方面,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双创项目,负责优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AI评价模型,构建师范生模拟课堂系统化分析框架。同时,她担任市级双创项目第二负责人,牵头开展
  •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营造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地理科学学院于2025年11月21日下午在河口楼A304会议室组织召开期中教学检查暨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师生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本科教学分管副院长白开旭、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吕红华教授、人文地理教研室代表李山副教授、科创管理负责人陈圆圆老师、本科生教务任少芳老师、张玥老师出席会议。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学生代表近30人参加座谈。此次会议旨在通过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科创实践、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真实想法与意见建议,凝聚师生共识,共谋发
  • 张正艳,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师从刘延安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同化与模式模拟。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以核心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等发表论文。锐意创新:锻造精准预报的"数据引擎"面向低空经济与极端天气预警的重大需求,张正艳将科研目光锁定在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集的构建与卫星资料同化技术上。她深知,精准预报始于高质量的“初始场”,而她的使命,正是为数值模式打造更强大的“数据引擎”。在长三1km再分析资料构建研
  • 2025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地理科学学院王军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向他表示祝贺!宝钢教育奖设立于1990年,以“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为宗旨,从最初的14所大学1家单位,逐步扩大到覆盖国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77所评审高校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家评审单位,共涉及高校120余所,被公认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广、奖励总额多、荣誉度高、深受师生看重的全国性奖项之一。至今华东师大已有135位教师获得宝钢教育奖,其中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4位、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位。王军,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
  • 徐迪,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姜允芳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滨水居住街区绿地固碳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作用。获评2024-2025学年国家奖学金,曾担任23级学硕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社社长,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FOREST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青衿之志,臻于至善秉承“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的精神,学习上,她能够保持勤奋进取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自入学以来,徐迪始终保持着对人文地理专业的好奇与热爱,在研究生期间,徐迪认为在学习以及科研工作
  • 11月19日,刘君德先生治学之道与青年学术成长对话会——党团联合学风建设主题活动顺利举办。活动特别邀请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的获得者刘君德教授,与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地理人生”的深度对话。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与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师生党员、202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地理科学拔尖班团支部的同学们共同参与此次活动。刘君德教授以个人求学经历为起点,回顾了其“涉足山区、致力政区、钟情社区”的学术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华东师大支持下深入皖南、浙西、闽江上游开展南方山区综合考察,扎根实地的研究不仅催生多部著作,更让他坚信地理须“接地气”。随后,他敏锐把握行政区划与
  • 李睿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白开旭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物高分辨率制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星光引路,研途破壁在地表温度研究的浩瀚星海中,他的探索之路并非独行。白开旭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引,为他拨开迷雾,指明了关键方向;师门兄弟姐妹的思维碰撞,帮助他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正是在这样温暖而严谨的学术共同体中,他聚焦于地表温度数据的缺失填补这一难题,通过对算法的反复打磨与创新性改进,成功突破了
  •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时代新声”核心课程持续开展,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城乡融合发展”与“平安中国建设”两场主题专题讲座,引导2024级、2025级本科生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方略,增强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11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樊士博老师以“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题,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的讲座。樊老师从国家战略高度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意义,强调其目标是建立要素双向流动、功能互补协同的新型城乡关系。他以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的实践为例,具体分析了文化保护、红色思政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并对比了国际相关经验,帮助同学们深化理解。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
  • 为了增进师生交流、助力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地理科学学院于2025年11月19日在河口海岸大楼A608会议室举办2025级本科生师生代表交流会。本次交流会聚焦新生学习与生活情况,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地理科学学院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张泽群出席活动,与来自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相关专业的六个班级新生代表深入交流。交流会以晚餐座谈形式进行,现场气氛轻松融洽。谭红岩书记亲切询问了同学们入学三个月以来的感受,并鼓励大家分享学习生活中的收获与困惑。同学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和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围绕课程安排、校园生活、专业发展及科研实践等方面展开交流,并提出了一些疑问与期
  • 胡欣雨,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曹凯教授。曾获2024-2025学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地理科学学院“优秀学生”称号等荣誉。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期刊发表论文。研途有光,逐梦地理胡欣雨同学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四保研直升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加入曹凯教授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导师曹凯教授对老年人等脆弱群体的高度关注,深深影响了胡欣雨的科研道路。
  • 唐晖玥,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俊松副教授,主要围绕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开展相关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地理研究》。曾获评华东师范大学校级、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力行不辍,科研求索在导师的引领下,唐晖玥开始关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相关议题,通过系统梳理文献以及每周组会上的讨论,逐渐开始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基建类投资的区位选择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并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通过学习与交流开阔对研究问题的思考角度,目前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地理研究》上。2024年参加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出版年会同力共济,遇挫不馁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在探索过程中,唐晖玥也曾遇到研究
  • 为深化地理相关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2025年1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生代表在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和辅导员张泽群的带领下,赴百盛评估开展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百盛评估总经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校友杨斌女士倾情主讲,公司多位管理层代表全程参与,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内容丰富、贴合实际的行业分享。活动伊始,师生们全方位探访公司办公环境,从开放协作的办公区、配置完备的多功能会议室,到兼具人文气息与休闲属性的共享空间,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职场人高效协同的工作状态,直观感受企业的运营节奏与文化氛围,为后续深入洞悉行业实践筑牢基础。座谈会上,杨斌校友结合自身求学与职业发展经历,围绕地理专业就业方向与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