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跟踪中美两国科技发展变化趋势,由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领衔完成的《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现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报告简介
2019年,杜德斌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首度研发并发布了《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19)》,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国际化五个方面客观评估了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差异。首版报告甫一问世便引发学界与政界的高度关注,其核心内容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思想界”连续9期转载报道。继首版报告问世后,研究团队持续深入研究,于2021年推出China-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Report(2020)。该报告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并作为标志性成果在第23届中国科协年会区域协调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群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为国际社会认知中美科技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学术参照。2022年,研究团队推出迭代升级版《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2)》,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作为重磅成果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隆重发布,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同年底,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组织的2022年度智库优秀成果评选中,《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系列报告荣获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2年度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延续2022版报告的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方法,聚焦中美两大全球科技经济强国,依托权威翔实的统计数据,从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科研经费投入、基础研究产出、技术转化效率、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及企业创新竞争力等维度,系统对比两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与演进趋势。尤其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本书专设章节深度解析两国在算法创新、应用场景开发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科技竞争力作为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支点,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整创新战略布局提供关键决策依据,对加速科技强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家推荐
黄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原总领事)
察势者明,驭势者强。《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从八大维度全景剖析两国创新态势,既展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又客观呈现基础研究领域的追赶空间,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提供了精准导航。
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通过200余项核心指标的系统比对,不仅揭示中美在人工智能等战略高地的角力态势,更深刻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短板,堪称大国科技博弈的“战略沙盘”。
林初昇(香港大学讲席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相较于前版,《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新增“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策源力”评估体系,在人才集聚度、研发投资流动等五大维度建立量化标杆,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具有里程碑式指导意义。
杨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5)》以八大核心维度为镜,既彰显我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又理性剖析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短板。报告数据权威、视角独到,特别是人工智能专项研究和国际合作依赖度分析,为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提供了精准坐标。
目录
第一章 中美科技竞争力整体评价
一、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
二、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
(一)综合比较
(二)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
(三)科技财力资源竞争力比较
(四)科学研究竞争力比较
(五)技术创新竞争力比较
(六)科技国际化竞争力比较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科技人力资源比较
一、研究人员
(一)全时当量研究人员
(二)每百万居民全时当量研究人员数量
二、高被引科学家
(一)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二)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占比
(三)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
三、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
(二)不同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
四、科学与工程领域毕业生
(一)学士学位授予数
(二)博士学位授予数
五、国际留学生
(一)招收国际留学生规模
(二)派遣国际留学生规模
(三)国际留学生学历结构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科技经费投入比较
一、研发经费总体情况
(一)研发经费投入总额
(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三)研发经费来源结构
(四)研发经费分配结构
(五)研发经费活动类型
二、政府研发经费配置结构
(一)政府研发经费支出规模
(二)政府研发经费来源结构
(三)政府研发经费活动类型
(四)政府研发经费执行主体
(五)政府研发经费部门分配
三、大学研发经费配置结构
(一)大学研发经费支出规模
(二)大学研发经费来源结构
(三)大学研发经费活动类型
(四)大学研发经费机构分配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科研论文产出比较
一、科研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
(一)科研论文数量
(二)科研论文影响力
二、高水平科研论文
(一)ESI高被引论文
(二)N-S期刊论文
(三)自然指数规模
三、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
(一)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数量
(二)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影响力
四、学科分布与影响力
(一)科研论文的学科分布
(二)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
(三)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
(四)N-S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
(五)基于科研论文的学科影响力
(六)基于学科领域的比较优势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发明专利产出比较
一、专利申请与授权
(一)本国受理的居民与非居民专利申请量
(二)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量
(三)每千亿美元GDP居民专利申请量
(四)申请人为本国国籍的专利申请与授权
(五)申请人为本国国籍的有效专利拥有量
(六)PCT专利申请情况
二、专利技术领域比较
(一)技术领域大类的专利申请
(二)技术领域小类的专利申请
(三)基于技术领域小类的比较优势
三、专利申请的国际化程度
(一)国际合作数量
(二)国际合作率
(三)国际合作对象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技术贸易发展比较
一、高技术产品出口
(一)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二)高技木戸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
二、知识产权贸易
(一)整体比较
(二)知识产权进口额
(三)知识产权出口额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比较
一、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
(一)发明专利申请量
(二)PCT专利申请量
二、人工智能专利国际合作
(一)人工智能发明专利国际合作规模
(二)人工职能发明专利国际合作强度
三、人工智能技术行业比较
(一)医疗健康行业
(二)工业和制造业
(三)交通运输行业
(四)农业
(五)金融行业
(六)政府管理行业
(七)教育行业
(八)能源行业
(九)信息通信行业
(十)科学研究行业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美科技企业发展态势比较
一、科技企业总体发展态势
(一)企业数量
(二)企业研发投入
(三)企业层次结构
(四)企业行业分布
(五)企业销售额
(六)企业PCT专利申请量
二、高研发投入企业发展态势
(一)研发投入
(二)研发投入强度
(三)行业分布
三、案例比较:字母公司和华为
四、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比较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与评价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界定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建构
二、综合评估结果
(一)全球发展态势
(二)中美发展对比
三、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
(一)集聚顶尖创新人才
(二)集聚全球創新資金
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
(一)顶尖科研主体
(二)权威科研戸出
五、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
(一)创新引擎企业
(二)前沿科技产出
六、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
(一)前沿产业发展
(二)创新创业活力
七、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
(一)对外研发投资
(二)学术交流平台
八、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对策建议
图书购买链接:https://www.sstp.com.cn/hotbook/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