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锋芒 | 我院2门课程获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

发布者:孙伊彤发布时间:2025-08-09浏览次数:10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30号),我院2门课程获批立项,其中AI+课程1门、实验实训实践课程1门。



本轮重点课程建设优先支持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产教融合课程、面向特定领域急需人才培养的课程、实验实训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学校将加强对获批立项课程的指导与管理,注重健全“思维导向、前沿导向、研究导向和英才导向”课程体系,力求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引领育人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地理学思想史》-李春兰


课程介绍:

《地理学思想史》课程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深厚的学科底蕴,聚焦地理学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学术流派的变迁。课程以“时间—空间—事件”三维螺旋式进阶为结构,融合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史—思—技”一体化教学体系,率先探索“AI+地理学思想史”的教学新范式。课程突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学术争议辨析与跨时空理论对话等高阶认知活动,强化学生的学术思辨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古籍智能解读、流派图谱构建、思想传播路径可视化等方面取得实践成果,提升教学的智慧性与时代感。

课程以“史”(思想史)为经,以“思”(方法论)为纬,贯穿“技”(技术赋能)之手段,融合学术深度、技术维度与实践效度,力求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文化素养与批判思维能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理论深度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地理学专业人才。


个人介绍:

李春兰


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曾入选“上海市拦蓄人才”计划,获评“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同时担任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气象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海南省旅琼哲学社会科学家联合会资深哲学社会科学家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主要从事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冰冻圈地缘政治与水资源安全、地理教育与课堂教学行为等交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研究重点聚焦于极端气候事件、水—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的耦合机制、冰冻圈变化对区域地缘格局与气候安全的影响,致力于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深度融合,为国家气候安全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在地理学思想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竞赛实践中。近三年来,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4项、地理科学学院教改项目1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十四期新入职教职工教学比赛三等奖(2023年)、第四届本科教学课程设计比赛二等奖(2023年)、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25年),充分体现了教学能力与改革实践的成效。在教学工作中,主讲本科生课程《地理学思想史》(专业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走进南极》(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全球变化与冰冻圈地缘政治》(专业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与《极地地缘》(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高水平通识课程),积极探索将地缘政治与气候科学相融合的跨学科教学体系,推动形成知识体系与价值引领协同发展的育人新范式。在教材与著作出版方面,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其中《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亚洲水塔流域地理》为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已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24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在科研指导与学生培养方面,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师范大学一等奖1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创新训练类)市创等级2次等。


《专题地图与空间信息设计》-唐曦


课程介绍:

《专题地图与空间信息设计》课程覆盖地理学本科全专业,3学分54课时,全面对接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地图可视化专项需求。作为地理学“认知-表达-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枢纽之一,贯通原理、方法、技术、应用等全知识链路,系统整合专题制图、信息设计、视觉认知、叙事传达等跨学科知识,既谋求技术应用根本,亦兼顾科学内涵与审美表征;着力塑造形象思维、创意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具备特色且有竞争力的地图设计和服务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地理学教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实践单元。

“专题地图设计”亦是华东师大地理学科老中青传承的教研方向,从1990年代《计算机制图》建设开始,到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科技信息图示设计》的系统整合,始终秉持胡焕庸先生“没有地图就不成地理”的价值判断。《专题地图与空间信息设计》课程改革将围绕学校卓越育人战略和“两性一度”的一流课程要求,以“图美—悟真—智宜”为迭代目标,通过模块化耦合与教学模式调整,强化智能技术适切嵌入和面向产学研用一体的实训实践效能,力求为学生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技能支撑。


个人介绍:

唐曦


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图研究所副主任。从事地图(集)信息与视觉设计研究,团队主编/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地图集》《长三角一体化地图集》《崇明生态岛地理信息概览图集》《中俄印金砖国家典型沿海城市公共安全图集》等十余部作品,获10多项国内外地图设计奖,3部入选国际地图协会地图展,2件收录于《Atlas of Design》作品集;承办首届全国地图设计与创意学术研讨会。主讲《地图学》《专题地图与空间信息设计》等专业课,曾获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校“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校本科教学优秀奖、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参与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获CaGIS地图设计竞赛Arthur Robinson Award,“星湖杯”全国地图设计大赛奖, 砥砺传承华东师大地图学科“图美悟真”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