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天下 | 乡村振兴语境下的人地关系重构——基于安徽黟县的人文地理实习

发布者:孙伊彤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11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向大地,一场期待已久的探索之旅悄然启程。2025年6月30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4级本科生在于漪老师和助教的带领下赴安徽黟县开展为期5天的人文地理学实习。黟县,素有“中国传统文化缩影”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同学们走进南屏村、丰梧村、碧山村等村落,透过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山水田野,共同绘制有关乡村变迁、文脉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生动画卷。




南屏初探




2025年6月30日下午,正午的暑气尚未完全消散,同学们的调研之旅在南屏村正式启程。踏入村口,导游手持扩音器,将南屏村六百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同学们跟随导游走进古祠堂、古宅和古道。走进叶氏宗祠,高悬的“钦点翰林”匾额很醒目,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了过去宗族的发展历史。参观途中,一户老宅门口挂着“影像南屏”摄影展的牌子,这是小米集团和南屏村合作的项目。门口展出了多组照片,有南屏村的全景,也有砖雕上的细节,还有村民的生活照,展现了古村风貌和人文气息。






初见丰悟




2025年7月1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丰梧村进行初步调研,由丰梧村联络员为我们介绍丰梧村的整体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由95后海归打造的朴蔓农场,农场以丰梧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基础,通过打造农业示范区、工厂区、休闲观光区,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随后,联络员带领同学们走进乡村记忆博物馆,斑驳的农具、旧粮票、泛黄的黑白照片错落陈列,墙上图文并茂,诉说着村庄从过往到当下的变迁。出了博物馆,水渠廊桥以其古朴典雅的徽派风貌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廊桥沿用传统榫卯结构,飞檐翘角间尽显徽派建筑的灵动,又为村民提供了遮风挡雨、纳凉小憩的公共空间。随后,同学们在水渠旁的廊桥上稍作休憩,并与联络员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互动交流。





走访双街览文博




2025年7月1日下午,实习师生一行抵达风景秀丽的安徽省黄山市,同学们跟随于漪老师的导引,先后对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屯溪老街和黎阳in象等人文地理景观进行参观考察。

徽州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歙县徽州古城核心区域,其前身为歙县博物馆。步入馆内,1.16万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地上两层与地下一层的布局井然有序,藏品库区、陈列展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各司其职,依据“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铺陈开来。在这里,同学们仿佛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徽州之旅,从古代徽州的地理环境、建制沿革,到徽商崛起、文化鼎盛,再到近代变革与现代发展,全方位、系统性地回溯了徽州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它就像一部立体的徽州百科全书,让我们在调研中对徽州文化的认知更加完整、深入。

结束博物馆的考察后,同学自由在屯溪老街与黎阳in巷开展调研。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中心,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南宋与明清韵味的古代街市,素有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之美誉。街边店铺林立,文房四宝、黄山名茶琳琅满目,黄山烧饼、臭鳜鱼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浓厚的商业氛围裹挟着历史韵味扑面而来,仿若穿梭回古徽州的繁华盛景。与屯溪老街隔横江相望,黎阳in巷坐落于三江口的黎阳镇一侧,这里曾是千年古镇,如今在保留老街原有肌理与十栋徽派古宅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妙交融,带领同学们深入领略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进碧山




2025年7月2日上午,同学们在村委的带领下走进碧山村。村委首先在村口给同学们介绍了碧山的村规名约,这些规约既是村名世代相传的行为准则,也是碧山村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随后同学们走访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碧山书局,并在此与村委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在此之后,同学们参观了碧山村内富有艺术气息的小店,亲身感受乡村独有的文化氛围与生活节奏。接着前往碧山实践基地云贤堂,并参观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汪氏祠堂,透过其建筑细节感知汪氏家族的历史兴衰。通过半天调研,同学们对碧山村在古建筑保护、基础设施完善、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及村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整体状况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与初步了解。





宏村览胜




2025年7月2日下午,同学前往宏村进行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系统了解了宏村的整体布局与文化底蕴。宏村因独特的“牛形水系”闻名于世,村中月沼湖恰似“牛胃”,静卧村心。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四周的马头墙与青砖黛瓦,在晨曦与暮色中流淌着淡淡诗意。走进承志堂,古建筑中保留完好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处处展现出古徽州匠人精湛的手艺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如今吸引着大量游客,街巷两侧的小吃店、咖啡馆和民宿鳞次栉比,古村在旅游开发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喧嚣与商业化浪潮,也对其传统肌理与生活方式提出挑战。





走访新村民




2025年7月3日上午,在吴书记和联络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新村民温永锋的家中。温永锋是来自河南安阳的“寻乡者”,辗转多地之后,最终选择在丰梧村落脚扎根。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与他展开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定居的经历与理念,感受到了新时代乡村建设中的个体力量与情感联结。随后,同学们前往建筑师工作室,与张靓秋及其团队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深度交流。团队立足乡土实践,融合国际视野,以空间为媒介,汇聚村民与外部资源的力量,旨在通过村庄的微更新与文化建构,提升社区生活的多样性与居民的幸福感,推动丰梧焕发新活力。“水渠廊桥”和“乡村记忆博物馆”正是“丰梧季”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走访村委




2025年7月3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南屏村妇女联合会主席陈淑玲举办分享会。会上,同学们积极提问,陈主席详细讲述了南屏村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她提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去旅游发展主要依靠外来资本主办、村民分红的模式。但如今村子也在探索新路径,通过与小米集团合作成立村集体旅游管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引入特色产业。这场分享会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南屏村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也为调研提供了重要思路。7月4日晚上,与丰梧村前书记在民宿交流,学习和美乡村建设过程。





分组调研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实习团队按照既定的调研任务和分组方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分地调研。各小组根据自身的研究主题、访谈提纲与实地考察计划,分别前往丰梧村或碧山村展开深入走访,在调研过程中,大家不仅走访了新老村民,还结合观察记录、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通过分组调研,同学们对人地关系,乡村振兴、乡村绅士化有了更加深入而多元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实习成果汇报和积累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编辑 | 徐艺桐

审核 | 罗艺 孙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