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校友专访 | 姚培泰:缘分、思考、坚持

发布者:李书媛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引言


这是一条温暖的“传帮带”链条:资深校友担任新毕业校友(“小火种”)的成长导师,倾囊相授职场与人生经验;“小火种” 校友则转身成为新生学弟学妹的校园引路人。以心传心,以爱育爱,在师大人之间构建更紧密的联结与更深厚的情谊,支持母校“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联动。


自2023年启航以来,“校友-薪火相传计划”已汇聚起跨越年代的校友力量,燎原之火,愈燃愈旺。本栏目将与您一同走进这薪火相传的旅程,聆听双星交汇的成长故事,感悟历久弥新的师大精神。


本期,让我们跟随厦门“小火种”校友的笔触,我们将走近1991级地理系校友姚培泰,感受那份薪火相传的育人初心与炽热情怀。


缘分、思考、坚持

校友薪火相传——姚培泰


校友简介:姚培泰,1991级地理系校友。厦门第一中学地理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兼任福建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厦门市教学指导组成员、福建省地理学会理事、厦门市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和厦门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缘起华东师大

姚培泰校友1991年9月求学华东师范大学时最心仪的专业是数学,然而却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来到了地理系。求学生涯中,地理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使他慢慢地爱上了地理,他努力尝试用数学思维来探究地理问题,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与从事的专业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大学四年,姚培泰校友最难忘的人是辅导员益建芳老师。益老师对学生关心备至,平时经常和学生一起就餐,节日里给学生举办茶话会,学生生日时送上蛋糕和亲手写的贺卡,毕业前夕还给每一位家长写信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益老师的一举一动,无不诠释着“爱在华师”的深刻内涵,对姚培泰校友教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谈起益老师,姚培泰校友深情地说“益老师不仅是我的专业老师,更是我的心灵导师,让我明白了教育就是以爱传递爱”。


师大里不仅有浓浓的师生情,还有厚厚的同学谊。每当工作中困难重重和情绪低落时,姚培泰校友总会想起母校的一草一木,想到“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的校训,甚至梦回华师再一次感受自由、宽容的文化。因为这里能给予他强烈的归属感,让疲惫无助的他感到安稳、平静和亲切。姚培泰校友认为,学校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而有归属感的学校才是真正成功的学校。



深耕地理教育

大学毕业以来,姚培泰校友先后担任过5年班主任、17年教研组长、24年备课组长,并默默坚守毕业班教学19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理解和教学见解。对于地理教育,他非常注重地理学科思想的渗透,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新入职的地理教师,姚培泰校友寄予了深切期待。他鼓励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他认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还应该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此外,姚培泰校友积极推荐情境教学法,因为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应具备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关于师生关系,他强调教师应以尊重、开放的态度去倾听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关于学习评价,他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应给予具体的事实肯定,不以自己的经验替代学生的理解。最后,姚培泰校友还指出,当教师遇到回答不出学生提问的情况,应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



跨越当下和未来

多年来,姚培泰校友始终深耕地理教育,每年阅读几千篇前沿研究文献,以保持对专业的敏感度。此外,他常常将丰富的经验以讲座的形式分享给他人,而且内容时常更新,这是因为他经常会涌现出新的思考和见解,并不断地推翻和再提炼。


姚培泰校友帮助和指导了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他的课堂是开放的,每节课几乎都有校内外的老师来听课。尽管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非常熟悉,但他仍然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他还通过教研等各种形式,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在姚培泰校友指导下,多位教师在省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如2023年厦门市教师教学大赛,他指导的教师包揽高中地理的前四名。


最后,姚培泰校友对母校华东师大的未来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他祝愿母校的师范教育愈发强大,并相信师弟师妹们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里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