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 华东师大地理人的两会好声音

发布者:孙斐然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50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正式启幕。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华东师大地理人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勤履职、建诤言、献良策,用心用情履职尽责。


让我们一起聆听全国两会期间华东师大地理人的声音吧!


邹联克

加快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为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差距,特别是缩小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邹联克建议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邹联克提出,从数量上看,中西部高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客观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东部地区高校和中西部地区高校在教育经费投入、高水平大学分布、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尤其明显。以贵州为例,贵州省是中西部地区中发展最滞后的省份之一,省内研究生教育规模小,目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硕士授权点数量及在校研究生数量均严重不足,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高层次人才欠缺,远远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贵州高等教育是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在全国发展中的缩影。”邹联克建议,首先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延续并强化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提升政策支持的精准程度,使中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发挥东西部协作带动作用,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置统筹东西部高等教育协作的管理机构,制定更具体指向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地方层面设置相应的地方协作执行机构。创新东西部高等教育协作利益协调的激励机制,激励东部地区高校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

其次是强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持续投入保障。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效解决中西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困境。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化投入,进行合理有效的供给设计、实施精确的帮扶管理,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议国家设立振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资金或者扩大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规模,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再次是支持中西部高校以“双一流”为引领加快发展。邹联克建议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差异发展、特色突进,支持培育建设重大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化中国特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邹联克认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深化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支撑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40余年来为职业学校输送了数十万名合格师资。但是由于教育的持续开放和社会的误解与矮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供给侧”能力不断降低,非师范类专业日益增多,导致师范类专业及招生数量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输送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邹联克说,为进一步确保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亟须采取科学、渐进和反应灵敏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改革路径,其核心要义在于深化中国特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建设。

他建议,首先要持续扩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输送总量。建议教育部可结合当前高校的“设并转撤”工作,统筹指导各地立足实际需求增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依托现有师范类高校建设二级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同时鼓励支持更多的应用型本科和高水平工科院校积极开设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类相关专业,共同做大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输送总量。

其次,要持续做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体量尝试在职业教育师范院校增设跨学科性质的博士点,扩大职业教育师范硕士生培养规模。扩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工科院校职业教育硕士和博士的招生范围,鼓励设置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项计划,更多招收具有3年或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职业教育经历人员。同时,可尝试构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施职业教育公费师范生制度,提高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规模和力度。

最后,要持续做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人才质量。遵循“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国家政策、区域经济、职业教育、个体成长的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实际开设、调整相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并不断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模式。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校师资培养需要向外与职业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向内需要对院校内部教育工作进行优化与提升,加强学生本专业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

邹联克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城乡教育差距:乡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薄弱、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水平需加快提升、县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从问题导向出发,邹联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履行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省级政府加大统筹力度,督促指导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统筹财政性资金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对地方政府投入乡村教育的资金占比作出规定,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切实保障乡村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采取政策引领、正面激励等方式,引导县级政府将关注点转向打牢义务教育基础,在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上下功夫。

二是建议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避免“撤点并校”政策执行偏差。探索以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实施“村小4年(或3年)+中心校2年(或3年)”学制改革。建议国家层面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紧缺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技术)教师走教政策,支持以乡镇中心校为主统筹乡镇紧缺学科教师资源,开展辐射区域内小规模学校的走教。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小校”优势,通过跨学科融合、项目教学等方式,办具有“乡土底色”的乡村基础教育学校。强化小规模学校增值评价,建立基于学生相对进步的增值评价机制。

三是建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考招生政策上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四是建议改革乡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面向农村地区重点培养“一专多能”全科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全科教师职后培养培训,并制定面向全科教师的系列支持政策,切实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

五是建议实行城镇教师服务基层政策。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城镇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的政策,可明确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毕业生就业签约后须到乡村学校服务不少于2年,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六是建议开辟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要加快薄弱地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教育资源建设更新,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向乡村学校提供优质、适切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努力实现“同在蓝天下、同上一堂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按姓氏笔画排序)

邹联克:

地理系地理学专业本科校友,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郑建闽:

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地理专业博士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袁   雯:

地理系本科、硕士、博士校友,上海师范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