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跃迁 | 叮咚~你有一份地理科学学院师长们的推荐书单,请查收

发布者:张益杰发布时间:2024-01-16浏览次数:96

2024年悄然而至,为帮助同学们把握好课余时间,培养地学思维,打破思维的局限,塑造和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地理科学学院党政班子的老师们为同学们推荐了一份阅读书单。寒假预备周开启,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精神之旅,探索知识的辽阔疆域,为新一年的学业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大学思维》

内容简介:本书在系统论述思维方法的同时,聚焦兼具专门性、普适性、通俗性的高级思维,聚焦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尝试探索建立面向大学通识教育的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全社会将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提上学习和成长的日程。正如作者钱旭红院士在书中所说:能力增长不仅仅靠知识,而更靠运行知识的逻辑——思维是否足够自由多样。单靠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改变命运需要用思维架构起知识,从而支撑起有高度和强度的人生大厦。思维才是力量,思维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

2

《量子思维》

内容简介:《量子思维》一书通过对量子论及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历史回顾,深度发掘量子思维与量子论之间的内涵与逻辑关联,以及量子思维与经典思维等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量子思维的基本定义与哲学内涵,深度诠释量子思维“复杂因果性”“非因果关联性”“不确定性”“动态性”“不连续性”等重要特征,并通过量子思维在哲学、政治学、人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泛在应用,为量子时代下多学科、多视角的人文学术交叉与创新,卓越人才教育与培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3

《改变思维》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科学家写的哲学随笔。作者从自然科学的严禁思维谈起,认为我们国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被传统思维禁锢了。要改变此状况,必须全方位地改变我们的思维。也就是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方位、以至观点,变一元为多元。“但愿这本书的这些思考,能为读者走出个人的迷失、人类的迷失、学科的迷失、社会的迷失,实现幸福,探索智慧之路,给予帮助。”钱旭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他个人的使命,也是大学的使命,更是教育的使命。

4

《老子思维》

内容简介:本书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老子及其《老子五千言》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涵盖了古今中外众多领域的大家对老子多方位的理解。全书另辟蹊径,通过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事例,揭示了老子的宇宙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具体的事例,为读者提供了《老子五千言》的一种科学解读视角,来揭示老子理念、思维的深刻含义及其现代性、未来性。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院长

张国友


5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和解读了西方现当代地理学思想的若干经典论著,收录了从1864年到2006年间西方现当代地理学学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50部(篇)创新性思想专著或论文。其中包括一些已译介到中国的名著,而更多的是中国读者知其名但不得其详,甚至还不知其名的经典。内容包括名著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提要、作者和论著的影响及评价等。这些论著通过对地理学思想、概念、哲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科学地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反思和争论,大致反映了现当代地理学的四个重要阶段——传统地理学(逻辑实证主义前的地理学)、“科学的”地理学(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人本的”地理学(反思逻辑实证主义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和人文主义地理学)、多样化的地理学(所谓“后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学科革新和学术思想;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所有地理学领域。


6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内容简介:本书是对其所著被誉为“地理学方法讨论的领导著作”的《地理学性质》一书之原则与理论的澄清与发展。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不采用任何未经验证的理论作为探究地理学学科性质与方法论的前提,不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而是尽可能使用与地理学本身工作方法相一致的归纳法,围绕地理学方法论上聚讼纷纭的十大问题,通过对思想史的呈现,抽绎定义与问题的发展脉络。本书引述洪堡以来英、德、法文地理学文献百余种,就地理学的逻辑概念提供了清晰明确的阐述。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王军



7

《地理学与生活》

内容简介:本书共十三章,囊括了自然、人口、文化、城市等地理学分支学科,系统介绍了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精彩内容。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既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余柏蒗



8

《新城市科学》

内容简介:作者迈克尔•巴蒂提出,我们绝不能将城市简单地理解为空间中的场所,而应当理解为网络(Network)和流(Flow)组成的系统。网络指组成城市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流代表着区位之间联系的强度。巴蒂认为,要理解空间,我们必须理解流,要理解流,我们必须理解网络。巴蒂还借鉴复杂性科学、社会物理学、城市经济学、交通理论、区域科学以及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揭示城市运行的深层结构的理论和方法。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杨毅



9

《寂静的春天》

内容简介:本书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该书将近代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透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予人类强有力的警示。作者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呼吁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孔翔



10

《恋地情结》

内容简介: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11

《地理学与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的采访为基础,从资深地理学家的传记切入,从跨学科的视角,重温了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文精神变迁,审视了人类是如何转向自然科学、神学和神话等来构建地球作为人类家园的愿景,以及如何为了人类福祉而开发地球的。本书对于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缓和现代社会人地关系的紧张冲突具有深远的启示价值,是一本理解地理学作为人文精神表现形式的理想的入门书。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胡志丁



12

《历史的地理枢纽》

内容简介:该书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1861—1947)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地理学界的经典著作。其中《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奠定了英国近代地理学的学术基础。作者从地理学角度对历史进行回顾,试图阐明地理和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书中介绍了欧洲与亚洲在俄国及东欧的接壤地区的自然特征,阐明了这一枢纽地区的形成和范围,首次从全球角度提出“心脏地带”理论,开拓了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政治地理学。

13

《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内容简介:《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是麦金德1904年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和1905年“国家和帝国力量中的人力”两篇文章的扩展版。本书以站在英国立场审视了当时欧洲事务的明潮暗流,以谋大英帝国的霸权长青。虽然是服务于大英帝国,但是书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却突破了具体时空、特殊立场的局限。为我们打开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角思考世界政治的大门,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荐书人:

地理科学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罗艺



14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和终身学习的观点,指出实现教育革新的策略、途径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问题。本书认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书籍的海洋中,我们将穿越时空,感受地理学的博大精深,领悟世界的多姿多彩。新的学年,新的学期,让我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一同踏上一段思维之旅,为个人成长和学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接受阅读的邀请,让书香在心灵中流淌,引领我们发现更广阔的学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