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实干求学,开拓创新,良师益友——徐长乐教授的奋斗人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09浏览次数:11


202367日下午3点,按照“读懂中国”工作安排,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学生团队在漕河泾高新技术园区采访我院退休教授——徐长乐老师。

徐长乐教授科研与教育经历非常丰富,发表了许多著作与论文,获得非常多的成就。徐长乐老师于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8年被聘为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获得多项哲学社会科技类优秀成果奖项。在持续三小时的访谈交流中,徐长乐教授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中遇到的最大挑战,自己的人生信念与价值追求,最后对青年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与寄托。

徐长乐教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划分为四个阶段:求学,科研,带教,退休后。首先,徐长乐教授讲述了自己在国家困难时期,不畏艰苦环境,敢于挑战的求学过程。之后,徐老师介绍了自己开拓性地从事灾害科学、人口流动科学、国家海岸线、长江流域发展等科学研究,并指出自己在这些开拓性研究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创新性地进行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落实到祖国建设中。同时,徐长乐教授也回顾了自己的带教经历,指导了许多研究生,淡泊名利,给予学生诸多项目机会,辛勤指导,在日常生活中也与学生亦师亦友,深受学生喜爱。最后,徐老师讲述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分享了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反复阅读党的理论书籍,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国家科研项目指导中,不忘点拨指导年轻一辈的科研工作者。

徐长乐教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为实干求学、开拓创新、良师益友,概括性的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信念——为国家服务。

分享完自己的人生经历后,徐长乐教授从国家战略与专业学习的视角,对青年学生做出了期待与寄语。首先,徐长乐教授从地理专业学习的角度,希望新时代地理人要广博涉猎,在做好地理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当涉猎其他专业领域,多参与学术交流,学习科研大家的格局,开拓视野,做一名具备综合素养的学生。同时,徐老师也从国家战略的视角建议新时代青年要沉心静气,不受社会自媒体的不良影响,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深入钻研具体领域,坚持问题导向与任务导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最后,学生团队与徐长乐教授合影留念。学生团队传达了学院对徐老师的关切与祝福,徐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期待。


撰稿:刘淋

摄影:孙亚楠、陈净竹

审核:李金龙、徐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