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修读思政类选修课《走进长三角》的本科生同学在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孔翔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苏州东山开展课程野外实习。本次实习旨在考察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概况,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学习研究改革开放对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作用路径,深刻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价值。
实习队伍首先以步行方式开启对东山半岛地方特性的认知。孔翔教授带队经由银杏路、人民街,实地观察了将军街、采茶女雕塑、敦裕堂和东山寺等历史建筑。并向同学们解释为何选择以东山作为实习案例地,希望同学们关注东山农业发展从单纯发展种植业向发展商品农业转型的特点,感受太湖半岛上独特的人地关系,并加深对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文化发展的认识。
孔教授介绍实习要点
实习师生考察将军街
接下来,实习师生前往苏州首家近现代镇情展示馆、华东师范大学实习基地——东山奋进馆,学习东山镇的发展历史和地理环境、深刻理解东山的地方特色。东山奋进馆用大量的文物原件和照片展示东山近现代发展史。同学们在讲解老师充满激情而生动翔实的介绍下,顺序参观“甲午风云”、“辛亥史迹”、“抗日烽火”、“黎明前的战斗”、“人民当家作主”等6个展室,感受到勤劳勇敢的东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全面了解了东山镇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及不断“强起来”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东山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取得丰硕成果。同学们追寻东山历史发展轨迹,深刻领略到东山独特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实习师生参观奋进馆
实习师生合影留念
下午,实习师生一同前往双湾村,以典型村落的调研感受长三角乡村振兴的新面貌。该村位于东山镇的西南部,由槎湾、金湾两个古村落组成,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物产丰富。通过村史馆的参观,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双湾村如何是通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探索出可行路径并实现乡村振兴。双湾村在东山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强村富民的初心和使命,发展优势项目,壮大集体经济,致力于打响“中国枇杷第一村”品牌。同时深度挖掘东山吴文化、南渡文化和太湖文化特色,发展碧螺春茶叶、白玉枇杷、古周巷风情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和枇杷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精品农业和枇杷文旅农庄,带动特色农业发展,为东山镇赢得了“世界枇杷看中国,中国枇杷问东山”的高度赞誉。
实习师生参观双湾村村史馆
随后,师生跟随金书记的步伐,前往双湾生态枇杷产业园实地考察。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东山特色农业。金书记介绍,这是江苏吴中特有的碧螺春茶果间作景观,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既保证了茶果种质资源,同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茶果间作营造的特殊生长环境也造就了碧螺春茶独特花果香的优良品质。同学们对沿途的蜜蜂雕塑和树林中的蜂箱很感兴趣,金书记指出,双湾村借助“高效优质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提升”项目,完善蜂产业的建设,枇杷蜜生产、蜂旅结合示范基地等都是双湾村进一步拓展枇杷产业链的举措。
实习师生聆听项目介绍
实习师生观察枇杷种植
最后,实习师生一同来到东壹茶坊,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来自“茶王”世家的碧螺春制作技艺传承人施跃文大师为大家耐心讲解,他从碧螺春茶的发展历史、种植技术、制作技艺、茶俗文化等方面介绍了碧螺春茶产业历史及现状。同学们对碧螺春的传统制法感到好奇,施大师解答是用山上的果木做柴,然后烧锅炒制以保持碧螺春的品质香浓味足。随后,大家在茶坊中近距离观察了炒茶过程。整个炒茶过程约为40分钟,炒茶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茶叶不断被捞起、翻炒、抖落,碧螺春的香气在每个人的鼻尖萦绕。通过直观接触茶农业劳动和非遗技艺的场景,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东山人民农业劳动中的精研之心。
实习师生观察碧螺春茶炒制
一天实习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走进长三角》课程紧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在实践中接受长三角地区农业知识教育,增进对农业劳动和农民的理解和感情,并深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地和谐相处之智,激发了自身心系乡村的家国情怀。
文字:陈南希
图片:陈南希 付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