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4日,2020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在何丹老师和拔芊、范振杰、高雅妮、章志琼等四位助教带领下,告别扬州市,前往本次城市规划实习的最后一站——南京市,开展实习调研,感知南京印象。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
8月14日上午,全体师生参观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深入了解南京的过去、现在、未来。展馆分为“历史厅”和“规划厅”两个展厅。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通过介绍历史文物、民俗物件、城建规划,展示了南京历久弥新的社会经济、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粹、山水林城的城市风貌。规划厅以时间为轴,集中展示了南京历次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地区总体设计以及各专项规划的规划成果,重点剖析了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定位,以及未来建设东部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滨江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
图 1参观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
图 2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合影留念
当天下午,同学们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综合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手法,全面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一个个遇难者的姓名、一张张遇难者的照片、一罐罐埋葬过同胞的黄土、一件件残存的各类物证,帮助参观者还原当时的场景;室外陈列着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静静地诉说着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揭露了日军曾犯下的种种罪行;也讲述了人道主义救援和军民抗争的经过。展览既烙印了法西斯的残忍可恶,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伟大。
馆外南京的繁华与熙攘,馆内的生死与悲愤,时刻提醒每一个中国人要铭记历史,同时也在警醒全世界远离战争,保卫和平。
图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山陵
8月16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按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群的外形、色彩、用材,和谐统一,兼具气势与庄严。而西方元素的点缀使得中山陵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于一体,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 4参观中山陵
明孝陵
下午,同学们前往明孝陵考察。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它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改方坟为圜丘新制,规模宏大、形制特别、环境优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陵区内园林搭配的和谐、石像雕塑的精巧、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典型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图 5参观明孝陵
南京博物院
8月17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各有侧重。历史馆全方位呈现了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馆按照艺术品分类展示了油画、钟表、佛像、书法等馆藏珍品;非遗馆展示了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国馆重点展示了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社会风情;数字馆则运用网络技术和人机互动的方式带来新奇的古代文明体验。南京博物院馆藏丰富,同学们不仅深刻感知到南京乃至江苏千百年来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更是直接见证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
图 6南京博物院
南京总统府
下午,同学们来到南京总统府考察。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总统府建筑群经历六朝、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历史时期,最终奠定现今大小共八条轴线的基本格局。建筑风格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居多,有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遗存、珍贵的文物史料以及风景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的真神天父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不系舟石舫等皆列其中。南京总统府中西结合、自成一派,从中可以窥见历史的更迭兴衰,也可体会古今建筑之美。
图 7总统府
通过南京为期四天的实习考察,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南京城市建设中历史更迭、天人合一、中西结合的理念和思想,深刻体悟了历史文化底蕴、传统风水格局、历次城市规划等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至此,为期八天的城市规划实习顺利落下帷幕,期待同学们最后报告的精彩呈现。
撰写:普红杉、梁欣宇
编辑:唐可欣
审核:章志琼
审定:何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