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简介
天目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地处浙皖两省交界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山地貌独特,地形复杂,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因此,天目山的环境条件非常利于土壤剖面观察、岩层要素测量、地貌水系观测和植被样方测量等实习工作。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地考察技能和增强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2022年8月12日上午8:30,修读《自然地理学实习》课程的26名本科生在蒋雪中、李金龙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天目山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
经过近5个小时车程,实习队伍顺利抵达天目山脚。在实习课程上,蒋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天目山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等区域概况,并提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人身安全,保持结伴而行。在实操方面,着重为同学们讲解了罗盘测量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方法,并组织大家利用室内场景进行了模拟演练。
8月13日,实习师生进入天目山,分别在下朱陀岭水库、红庙附近岩面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 ,熟练使用罗盘仪,并使用手机辅助测量,记录相关数据。
随后的徒步行进过程中,实习师生由高至低,分别前往海拔600米和200米的观测点,观察山麓的土壤剖面,围绕两处土壤剖面进行现场教学。天目山土壤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红壤向湿润的温带型棕黄壤过渡。两处土壤有明显特征差异,分层较为清晰。
下山途中,实习师生来到一处海拔403m的山坡两边,进行低海拔植被样方测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20m长的玻璃丝线随机选择,围出一个5mX5m的正方形,并进行拍照记录。随后,同学们对于随机选择范围内的植物种类进行辨别并进行数量统计,并用皮尺对乔木的胸径进行测量并记录。
本次户外实习环境,气温高达40度。尽管炎热,但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和锻炼。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亲眼见过,亲身经历,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来的更加直观、真切。相信经过这次实习,同学们对于理论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自然地理实习,依然在路上。
撰稿:周维俊 潘靖琳
摄影:袁润
排版:徐冉 杨宇越
修订:蒋雪中、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