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著名学者与本科生面对面”系列讲座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地理科学学部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地缘研究中心主任葛岳静教授开讲。葛教授主要围绕“国家版图中的地图话语权”进行了分享,校内外230余人在腾讯会议平台参与,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主持。

为了强化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葛岳静教授从政治地理学中流行地缘政治的话语权分析视角出发,全方位地讲解了国土概念和内涵、地图的工具性和话语权,循序渐进地解释了国家版图、地图话语与国土安全的关系,运用地图与多样化案例,深入浅出,强调了培养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的重要性。葛岳静教授首先从地图的基本概念出发,强调地图是按一定规则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有选择地以二(多)维形式在平面(或球面)绘出的图形,从而概括地反映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地理分布及其空间与时间上的相互制约、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对比中国、欧美、澳大利亚等不同版本的世界政区图,地图中“C位”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地图的意义:地图不仅包含地理信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还一直富含政治信息,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播属性,因此是权力的一种表现,地图与权力由此联系在一起。
谈到世界地图所体现的地图话语权,葛岳静教授指出,使用地图时可以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来思考其内含的地理道理,例如现在默认的“上北下南”的地图方位是西欧从1500年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结果;无论是四大古代文明还是今天的世界经济、人口最聚集地区,世界地图的“中纬度优先”原则体现的是中纬度地带,尤其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以说,世界地图可以表现文明、国家实力的权重,体现的是一种地图话语权。从含义上看,话语权指说话权变成话语的影响力,即控制舆论的权力。福柯所说的“话语即权力”,即所谓真理是运用权力的结果。掌握话语权的主体,如个人、群体、政党、国家、民族等,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而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表达的内容与社会关系性质的契合度。因此,地图话语权是指地图生产/传播/使用者用地图表达的影响力。

葛岳静教授以郝晓光研究员研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后现代派的后民族主义地图、利玛窦通过绘制中国第一幅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来传播天主教等为例,详细阐述了地图话语权的体现,并指出Google earth作为一款有极大影响力的全球化软件,也同样体现了地图工具是如何表达领土/国家间争端的。由此,地图可以改变世界观。在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思想中,他将地理与政治与外交密切联系起来,并将绘制世界地图作为其著作中的一章,充分体现了通过地图如何改变了美国的世界观,蕴含着从门罗主义到走向并留在欧亚大陆的转变,深刻影响着美国的战略思想。
回到国家版图的内涵中,“版”在古语中是户籍的意思,自夏朝至春秋战国,再到秦汉时期,版籍逐渐演化成版图,其概念也逐渐延伸为“疆域”。因此,国家版图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三个部分。国家版图可用地图、文字、图画、影像等多种形式表达,其中,地图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形式。国家版图的地图象征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意志和政治外交立场。葛岳静教授以中国的国土为例,引导同学们进行现实问题的思考,将这一系列的概念进行切实的理解与运用。
在梳理了国家版图的概念与地图的意义后,葛岳静教授进一步提出地图投影可以参与到地缘政治理论建构中,其空间介质性权力实现了地理空间的抽象化与地缘政治理论的具象化间的统一。那么,这对国家版图的话语权有何影响呢?
以中菲黄岩岛事件为例,葛岳静教授从地理、法理和历史的证据,分析证明了黄岩岛不属于菲律宾。葛岳静教授尤为强调了菲律宾官方地图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在地图上,国界线的画法,行政区域及首都、首府名称、岛屿等标注,都反映着国家的政治观点和外交立场,因此,这种地图的话语权也同样体现了国家版图的重要性与严肃性。
从中国国家版图安全出发,葛岳静教授随后列举了问题地图的一些常见错误,并从四个方面指出问题地图出现的真正原因:1、行为体的政治主张;2、底图垄断;3、与出版商之间的博弈;4、国家版图意识薄弱。在此背景下,国家自然资源部近年来对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尤其是2013年竖版中国地图的正式发行,弥补了此前横版地图在视觉上存在的缺陷,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充分展现了中国的陆海疆域。
葛岳静教授最后总结到,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而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教育。地理学人可以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各省自然资源厅、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天地图”平台,尝试使用标准地图服务,用正确的底图表达中国国家版图,将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责任付诸实践。

讲座结束后,来自中科院、华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师生踊跃提问,与葛岳静教授就地名在地图话语权中的体现、针对加强国家版图教育的相关举措、边界意识的强调与解决边界问题之间的联系、地理学者在地图应用方面的“双刃剑”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孔翔教授对葛岳静教授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孔翔教授认为,葛岳静教授的讲座不仅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信息,还通过提问和质疑带领我们开展了跨学科的思维训练,帮助我们在深刻认识国家版图的基础上,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在体验葛岳静教授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深感正是地理学家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地理学研究的魅力与价值。
图、文:牟雅图
审: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