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下午两点,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资环楼539会议室举行2021年“一带一路”综合实习课程总结会,会议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城区学院院长杜德斌、副院长刘承良在线上参会,学院教师蒋雪中、徐蓓丽、段德忠、李春兰、李金龙、张东及参加实习的2018级本科生线下参会,会议特邀请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的黄鲁霞老师前来指导。本次总结会由蒋雪中副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蒋雪中老师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介绍。随后由杜德斌院长致辞,杜院长首先对支持学院实习项目的教务处及带领实习队伍的老师表示了感谢,对本次实习的圆满成功表示了祝贺。他表示,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发展的大形势下,地理学应当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坚定的使命,作为结合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和区域地理各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实习课程,开设一带一路综合实习课意义重大,希望今后在教务处的支持下,将实习线路由国内延展到国外,也希望学院更多老师积极参与,将课程建设地越来越好。
蒋雪中老师继续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实施情况。跨越5000多公里,历时12天,以西安陕西博物馆为起点,至兰州,一览黄河穿城而过,到张掖,见证千年文化于马蹄寺融合交流,转宁夏,黄河河谷的沙漠治理便凝缩在了一方麦草方格中。虽然由于疫情影响,实习队伍没有能按计划去往新疆,但实习成果仍然丰硕,学生对于不同区域的气候、地貌、文化、民族差异有了充分体会,对一带一路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入,并按时完成了高质量实习报告。截止9月7日,实习报道已获1970人次的阅读量,照片、视频达4.12G,受到广泛关注。最后,蒋老师表示,感谢教务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学院老师对实习的关心和关注,也感谢每一位参与实习的同学,用坚韧不拔的精神诠释着地理人行走与钻研的使命。
随后,与会师生围绕本次实习纷纷建言献策。
关于实习选点,段德忠老师提出,“一带一路”是在复古的基础上创新,在选点规划上课多增加当代元素,比如考察中欧班列的始发情况。杨彦同学提出希望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入学生参与“一带一路”实习点的策划。黄好同学希望适当增加部分实习点的考察时间等等。
在课程实施方面,叶逸麟同学提出在实习过程中增加自然地貌科考与地方企业考察。综合实习时间较长,郭奕恒同学提议定期召开研讨会,师生座谈、研讨与教学。此外,同学们提出希望邀请高校教师、地方规划师、政府职员、企业雇员共同参与到实习点的学习介绍中来,以实地教学、面对面座谈等多形式进行互动学习。
对于课程总结,刘承良老师希望实习师生能尽快将实习成果书面化,转化成科研产出。以广大同学的实习报告为蓝本,编纂“一带一路”实习教材,并申报国家课程。张东老师认为,本次实习除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之外,在课程思政上的作用也尤为突出。丝绸之路节点博物馆寓地方人文地理,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场馆和展览,展现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杨艺潇同学表示撰写实习报告希望得到教师们更聚焦的主题指导,在未来将实习成果充分利用起来。
此外师生还就课程实习风险预案规划设计、增强后勤保障能力、高效利用车上通勤时间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最后,教务处黄鲁霞老师总结到:“一带一路”综合实习从课程设计到最终落地历时近两年,尽管出发前历经坎坷,但是随机应变是地理人的必备课程。参与实习的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都收获了学术与人生的宝贵经验。本次实习对启发同学们的研究思路,开拓科研视野大有裨益。也希望学院充分利用起实习成果,不仅实现课程化、教材化,更将这门必修课打造成城区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示范课程、亮点课程、明星课程!
图文:张东、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