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中的国情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组织学生赴昆山野外实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23浏览次数:163



2021421日,本学期修读通识核心课“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的43名本科生从闵行校区出发,前往苏州市昆山市进行课程野外实习。实习活动旨在让修读学生在生动的地方发展实践中感受全球化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以及地方在开放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响应。实习团队首先前往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成果展示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然后在昆山智谷小镇,感受开放条件下地方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的理念课程主讲教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孔翔教授组织和指导了此次实习活动,学院张东老师与课程助教参加了实习。


两岸产业融合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成果展示馆两岸成果展示馆,结合数字视频、工作人员讲解,学生们认识了台资企业在昆山发展的轨迹、昆山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成立过程。同学们不禁产生进一步的思考:昆山并不具有区位优势,甚至与周边城市在人才、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等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那么台资企业为什么还会选择落户昆山?昆山如何在昆台两岸融合发展中取得了现在的成果?今后如何深入昆台的产业合作?参观过程过程中,昆山市发改委的陈仪老师帮同学们解惑,向大家介绍了昆山的发展背景和发展举措,以及试验区今后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合作的路径。同学们用心聆听了一个改革开放之初的贫困县如何迅速成长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奋斗故事;在一幅幅两岸交往的历史画面、一项项产业合作的典型案例、一个个昆台融合的精彩瞬间中,感受昆台乃至两岸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同学们不禁产生进一步的思考:昆山位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并不具有区位优势,甚至在人才、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等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那么台资为什么还会选择落户昆山?昆台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果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取得的,昆山作为一个贫困县是怎么做到的?今后如何深入昆台的产业合作?昆山市发改委的陈仪老师帮同学们解惑,向大家介绍了昆山的发展背景和发展举措,以及试验区今后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合作的路径。进一步体会到了昆山在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中宝贵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被这种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所感染,同时也理解了在微观尺度上地方如何利用相对优势嵌入全球经济价值链的实践。


1 参观试验区成果展示馆


2 试验区成果展示馆合影


特色小镇建设中“全球”与“地方”的关系

昆山智谷小镇是实习的第二站,位于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特色小镇。在小镇广场上,陈仪老师首先向大家讲解了小镇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建设过程和周围社会环境,然后助教们向同学们提出了两个思考问题:一是特色小镇的服务对象是谁?服务内容有哪些?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那么为谁提供、为什么要提供?二是特色小镇是如何进行的文化建设是怎样的?是否具有有全球化和地方性的思考?带着问题,同学们开始进行了自由观察和体验。,并与再次集中时,大家与陈仪老师和助教们展开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在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在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以引入和留住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传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彰显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色与优势,不断协调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协调。

3 昆山市发改委陈仪老师为师生讲解


4 昆山智谷小镇合影


下午返回学校已经快六点了,这次的野外实习帮助同学们在生动的实践中深刻感受“全球化与地方发展”课程学习的价值和目的,同学们也初步学会了应用课程所学分析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野外实习也是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同学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中蕴含着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艰苦奋斗精神,也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