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首场本科生座谈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02浏览次数:109


20213311430,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资环楼539室举行本科生座谈会,主要结合新的课程体系,征求高年级本科生意见和建议。孔翔教授、顾春香老师、张东老师等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张东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进行课程体系梳理和调整的基本情况。遵照教育部教指委制定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卓越育人要求,徐云对原有必修课、选修课体系中包含的课程进行新增、合并、删改等调整,并以差异化人才培养为导向,将选修课划分为面向学科后备人才培养、面向实践应用人才培养、面向智库人才培养和学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四个课程群。

听过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介绍后,有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新增选修课程的设课方式,参会老师们谈到,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设置了各方向所需的、且相对成熟的专业选修课程,避免因人设课、重复设课和设置水课;申请承担新开课程的老师需提交教学大纲并进行试讲,鼓励年轻老师参与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相长,本科教学应该重视扎实基础、厚积薄发,任课教师应在积极备课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新设置的方向拓展课,各方向上的课程要求是否一样?老师们根据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了耐心解答。不同方向上的课程虽然课程内容不同,但质量要求相同,所有课程都应当按照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建设和改进,避免出现课程名与课程内容不同或考试过于简单的水课。按照学校总体要求,今后将确保所有必修课至少包含4次过程性考核,提高课程整体质量。

在选课和成绩评定问题上,有同学担心选修课增加后是否会有很多课程因选课人数过少无法开设,或影响绩点评价的合理性。通过讨论,同学们了解到,学校支持小班授课,选课人数尽量不设置下限。成绩评价除采用五级制,还可以结合选课具体情况选用三级评价制度。

同学们也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提出了几点建议:考虑到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希望将一些基础方法类课程开课学期适当提前,以便能将专业方法和技术尽快应用于实际研究中;对于难度较大、思想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由资历较深的老师任课或主讲;为避免本专业低年级同学修读高年级课程,应该在选课系统设置本专业跨学科选高年级专业课限制。

畅所欲言的交流之后,孔翔教授也补充道:“将课程体系的修订情况展示给学生们,往往会发现一些老师们没有关注到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同学们的想法将为后续卓越育人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此次本科生座谈会,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环节,学院将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建议,进一步改进完善课程体系,推进卓越育人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