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历史文化名镇学习“四史” | 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走进长三角”赴东山古镇野外实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3-28浏览次数:233



 2021327日,全校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走进长三角”的30多名本科生在孔翔教授的带领下从闵行、中北出发,前往苏州东山开展课程野外实习。本次实习旨在考察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概况,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学习研究改革开放对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作用路径,深刻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实习队伍首先前往东山奋进馆,跟随叶老师和计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感受了东山的革命史、发展史。从甲午战争到解放战争,为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族解放,东山人民浴血奋战、殊死斗争,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为建设新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东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后,东山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革命史也是一部发展史,正是因为先辈们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着东山人民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学生们边看边听,也被革命精神深深感染。

 “世界枇杷看中国,中国枇杷问东山”。下午,实习师生来到了享有“中国枇杷第一村”美誉的东山双湾村。双湾村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产。但关键还是要探索如何将当地优质的环境和资源转变成乡村振兴的路径支持。同学们在村史馆的学习中了解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特色枇杷产业;重点推进精品民宿、采摘园建设项目,引导村民打造特色民宿,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探索枇杷增产、资源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并引导村民借助淘宝、顺丰等平台,打响优质枇杷品牌。

看到双湾村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双湾村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金书记表示,作为以花果种植为主的农业重镇,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村集体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的发展,通过积极与中国银行对接,成立了苏州市第一家农村金融综合普惠点,引入低息的、长期的贷款解决农户创办农家乐的资金困难。村领导班子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建设薄弱村帮扶项目。截止2019年,双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44.6万元,较2017年增长600多万,实现了软弱后进党组织和薄弱村“双脱帽”。正是这样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案例,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党组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优秀作风。


追寻碧螺春的前世今生”是实习团队最后一个行程。在金书记的带领下,一行人行走在林间小道,沿途看见果茶套种的独特栽培方式,高处种植枇杷、杨梅和板栗,低处种植碧螺春茶树,果树为茶树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伞,可以防止茶树被烈日暴晒枯死;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茶吸果味,果熏茶香,所以洞庭碧螺春便有了一种独特的果香味。学生们在山间走走停停,在茶中珍品碧螺春之乡学习了长三角地区果茶套种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看过了碧螺春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模式,金书记带领大家来到了东壹茶坊参观碧螺春的制作过程。东山的碧螺春茶依然保持手工杀青、揉捻、搓团、烘干等传统工艺,这套工艺已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对手工制作碧螺春十分感兴趣,在茶坊中认真参观了炒茶的过程。热锅中一捧翠绿的螺叶,加一双辛勤劳作的手,便生出了沁人心脾的阵阵茶香。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东山人民在民俗研究与文化传承上同样做得很好。文化就如根系,盘根错节生长于地下,春雨一过,便长出了新茶,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知不觉便流淌在了身体中,成为无法湮灭的文化印记。同学们更是受到浸染,深刻认识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行程结束,实习团队沿着环山公路踏上归程,一路的湖景花境,虽然辛苦,却满载而归,参与实习的同学纷纷表示受益颇丰。作为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走进长三角”的第一次野外实习,此次活动通过呈现鲜活的乡村振兴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了解长三角地区农村发展的新面貌,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课堂知识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撰稿: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