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探索: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学术工作坊暨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工作会议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26浏览次数:451


   20201120日至23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联合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寻甸探索: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学术工作坊暨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2020工作会议,在云南寻甸顺利召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斌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薛德升,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及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4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名专家现场参会,有近万人次师生通过线上观看直播的方式参与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增强文化地理学研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并助力寻甸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

图:与会专家合影

   1121日,与会专家一行在寻甸县副县长龙晶晶等领导陪同下在寻甸县进行考察,先后走访了凤龙湾小镇、大坝者村等在内的一镇带三村”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小海新村、库森草莓基地、一丘田智慧康养田园社区等6个点位,实地考察了寻甸县县域发展概况、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内容。与会专家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出发,指出寻甸的独特民俗文化是本县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


图:与会专家考察小海新村

   112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凤龙湾小镇举行,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院长孔翔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斌首先致辞。李志斌副校长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地理学和崇明研究两个上海市高峰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作为双一流A类高校中唯一以人文地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其文化地理学更是通过关注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践行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刻融入区域创新、区域一体化、乡村振兴等特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本次承办文化地理专委会年度会议,并使之与乡村振兴这一实践主题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反映了华东师范大学对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文化地理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实践价值。希望大会各位专家为寻甸的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华东师大帮扶寻甸增强助力。

图:李志斌副校长致辞

      随后,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薛德升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先后致辞。薛德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文化地理专委会是24个专委会中最年轻的,但又是最有文化、最具光明前景的,对寻甸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周尚意教授强调文化地理专委会应遵循有境界无权威”的发展理念,从实践中找到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

图: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上,薛德升副理事长为新一届文化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长沙学院党委书记刘沛林教授接过了专业委员会的会旗,将在湖南长沙举办2021年文化地理学年会。

图:文化地理委员会聘任现场

   为更好地解读“寻甸探索”这一主题,寻甸县委副书记、县长马郡应邀介绍了寻甸县近年来的发展概况,特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并对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口帮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和敬意,并预祝本次大会成功。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师范大学陈亚颦教授结合参与云南特色小镇评审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云南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

图:开幕式致辞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委员会主任周尚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委员会副主任朱竑教授、长沙学院党委书记刘沛林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翔教授分别从经济地理学模型中需要的地域文化参数、川藏旅游发展中的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新思考、传统村落景观破碎及其景观修复与活化利用、旅游小镇建设中的地方文化重构机理等几个方面,对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进行主题研讨。

图:大会报告现场



      会议同时设置三个分会场,分别为1121日晚的“云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会场、1122日下午“特色小镇建设与地方文化发展”分会场和“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分会场。分会场的三十多位专家从寻甸发展中的特性与问题出发,结合文化地理学界前沿的学术思考,从特色小镇规划展示、发展经验、地方营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汇报。汇报后专家们进行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对寻甸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思考,并针对文化地理学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图:大会分会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为解决寻甸高质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和建议。本次会议受到相关媒体的关注,已有新华网、光明日报等20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未来的文化地理研究应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乡村振兴,踏实践行总书记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学科潜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