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院特别策划|五四青年说:当代地理青年眼中的五四精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04浏览次数:110


为纪念五四运动,庆祝五四青年节,城区学院团委特别策划“五四青年说”活动。面向学院各师门征集当代地理青年眼中的五四精神,活动反响热烈,反映了当代青年精神风貌。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源泉,地理学子的五四精神实践即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秦大河院士号召“去南极、去北极、去更多需要青年人的地方!”,杜德斌教授教导学子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家国情怀、服务社会”。魏巍山川,江河滚烫,爱国情怀在一代代地理学家间传承发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理青年风华正茂,更应将足迹应印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走出国门环视全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刘树峰、黄晓东、曹宛鹏、李庭竹、覃雄合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的伟大精神,是贯彻于新文化运动始终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流淌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血液中的伟大精神。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五四精神应当是我们始终传承并弘扬的精神。而身为一名地理学子,我们的祖国正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仔细学习经典的地理学知识,用地理学知识解释问题,更需要贯彻五四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学上不断创新前进,在社会中坚持空间正义,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向着更加发达、公正、和谐的环境发展前进。

——肖鸿元、汪凡、张英浩、匡爱平、计怡村、苑诗晨



我们心中的五四精神是热爱祖国、勇担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忠于祖国,志存高远,坚定信仰,勇挑重担。日常生活中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响应国家号召,弘扬爱国精神。科研学习中立足地理学科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王鑫静、陈囿桦、李静宜、林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不变的是青年对梦想的追逐、对国家的热爱。19195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就像一场恢弘壮阔的时代浪潮,激发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深沉力量,其历史意义既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把握,更要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来认识。五四精神在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中演绎着,作为一名地理人要做区域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建设者,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有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郭艺、杨阳、张翌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就是要发掘中国特色的人地关系,要让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能有中国人的脚印,都被中国人所坚守,让中国人与中华大地的情结永远地深种于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青年地理人,要用学术研究,做好中国的地理学,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用地图去讲述美丽中国的故事,让更多世界人民认识中国,走进中国,爱上中国。

——林铭亮、代燕、李昶嵘、胡泽鹏


百年前,在国家存亡之际,青年学生挺身而出,敢于发声,勇于斗争,救亡图存,追求进步。作为一名当代的地理青年,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发扬热爱祖国、积极献身、力求进步的精神内涵。在民族危难之际,青年的责任是救亡;在国家发展的和平年代,青年的使命是图强。一个世纪前的青年们,不惧流血牺牲,也要走上街头游行,他们的武器是先进的民主思想和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如今的我们,无需抛头颅洒热血,但需要耐住科研辛苦、把握时代需求、深耕专业领域,我们的武器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拳拳的爱国之心。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地理青年有义务运用地理科学的力量,针对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众多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中国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熊春、张潇


191954日,在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五四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时代在变,五四精神没有变。五四精神的内核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周慧敏、王艺晓、姚夏劼、王言言


五四精神于我而言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个人定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理想,更是牢记本科老师的教导“以马为梦”的人生追求。较于周围同龄人由于就业等因素对于学科的唱衰,我对于自己在懵懂之时选择本学科,日常充斥于心的是幸运之感,庆幸能遇到一个让自己的生命和见识都更加广博的学科。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地理青年应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如五四青年一般常葆赤子之心敢为天下先。希望有一天能广阅中国的方方面面,以我所学为国家发展所用。这是我作为一名致力于投身地理这样一个经世致用学科的青年人的理想,是传承和接棒,更希望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创新是地理学的新命题,也是华东师大的优势领域,希望能立足于研究方向,为上海成为世界创新策源地献计献策,真正做到导师的期语“奋斗新时代,不负好年华”。

——鲍涵


五四精神是青年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是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和平崛起服务的豪情壮志。进入到大变局下的新时代,中国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地理学。爱国是地理之首,建国是地理之本。当代地理青年当心怀家国,集国家荣誉与安危于己身,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砥砺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顾斐菲


五四精神,即是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地理青年,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时代使命,更应坚持和传承这份精神。我们应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学习国内外前沿理论和成果,吸收其有益成分,为己所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在关键核心领域上做出突破。紧跟党的奋进步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续写新时代地理青年的壮丽篇章。


——毛炜圣、王涛、王邦娟、张宇、闫姗姗、李源、王杰、刘向杰、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