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面对面”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2-21浏览次数:208

2018127日下午230分,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资环楼554会议室举办了学术面对面活动,本次活动由宋志贤汇报论文内容,并邀请城区学院副院长滕堂伟副教授点评。汇报论文为《内群体交往对开发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社区感的影响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X社区为例》,发表于《城市问题》。本次活动有二十余位学生参加。

宋志贤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并对社区感的理论进行探讨。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在周边迅速建成不少拆迁安置社区。这些拆迁安置社区成为本地失地农民和外来普通劳动力混居的空间。这两类主要居民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异,又都面临适应新生产、新生活方式的挑战,因而可能倾向于和具有相似文化习惯的居民交往。这就减少了居民间普遍、正常的交流,不利于新建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社区感的建构,甚至威胁到开发区的健康发展。

因此,宋志贤选择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X社区这个典型的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混居的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内群体交往倾向对居民社区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区周边居民确实存在内群体交往的倾向,这使其社区感水平普遍不高;而归因于征地拆迁中的复杂矛盾,本地居民群体的内部交往对其社区感有消极影响,但外来人口的内部交往因为有助于增强其适应新地方的能力,对社区感建构有积极影响。由此,建议既要促进两类群体之间的交往,也要关注本地居民之间以及外来人口之间的利益协调,以普遍提升其社区感。

最后,宋志贤还分享了写作和投稿经验。他建议大家要梳理好研究综述为撰写文章奠定基础,并且要重视并搭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根据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期刊并确认好期刊的投稿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期刊的格式要求以及编辑部修改意见、及时反馈并写好修改说明。

与会同学对宋志贤的研究很有兴趣,引起热烈讨论。首先是对问卷调查的过程,包括遇到困难要怎么解决、受访者几乎所有问题都回答一般、问卷人群的选择等。宋志贤分享说可以送一些小礼物来鼓励居民配合访问,对于所有问题都回答一般的问卷会将其视为无效问卷,调查的居民是随机选择的。其次是对问卷内容的疑问,包括问卷指标的权重、问卷设计问题数量和问卷填写时间等等,宋志贤也一一做了解答。最后,对文章设计方面,有同学认为社会认同感与交往是互为因果的,宋志贤表示由于这些社区的居民大多是刚刚从外地搬迁过来的,所以他认为认同是需要通过交往建立。

滕堂伟老师对这次汇报做了详细点评。一方面,滕老师认为将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后投稿,从而围绕一个题目一直深入下去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并对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滕老师也提出了文章的一些问题。首先在调查对象选择方面,不应该只考虑到访问的难度就只选择户外的受访者,在户外活动的特定群体可能在社区中的交往都比较好,这样会造成结果的偏差。其次在未来研究方面,可以进一步根据不同人的诉求对不同对社区感进行分类,或者对中国转型期独特的社区感进行探究。最后,在问卷问题设计方面,有些例如“有家的感觉”、“社区的一部分”表述太大了,问题应该更加人性化、具体化,让居民能更好的理解问卷的意思。

本次学术面对面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