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建教授为学院本科生分享“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走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14


20221015日上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借助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召开了本学期第一场“著名学者与本科生面对面系列讲座”系列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李小建教授进行关于“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走向”的分享,讲座由城区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讲座有我院本科生、研究生、部分专任教师,还吸引到全国多所高校师生前来参与,共计300余人,会议室始终爆满。

李小建教授从“经济地理思想史的研究出点”、“经济地理思想史界定”、“经济地理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经济地理思想历史演化脉络”和“中国经济地理发展趋势走向”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由政策决策者、经济地理学者和其他学科学者、企业家等实践者共同推动,随着经济地理学对地理环境和物产的认识和记录从“在哪里”到“为什么”到“怎么办”的演化而深化。

根据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形成背景特点、学科发展状况、方法论变化等,中国经济地理学思想史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在古代时期,产生了依托农业种植的土壤分类及地理分区、城镇和工商业经济地理思想、以地方志为主要载体的区域综合研究思想。在近代时期,经济地理被作为一个专业领域的系列表述,更加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区位的作用,孙中山首次提出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之后,中国经济地理学进入现代时期,在1949-1978年,中国的经济地理研究带有浓厚的苏联烙印,学者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唯一方向,通过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产业布局的研究,积累理论基础;20世纪后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战略思想、国土整治和土地利用的相关思想、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工业地理和外资区位理论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引入;21世纪前20年,提出了区域协调,经济与地理环境协调的新思想。

根据前后持续传承也最终形成了史志与人地关系思想脉络、游记考察与事实获取及分析脉络、国外引进与多元思想本土化脉络三支经济地理思想历史演化脉络。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经济地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纲”。丰富的地方志文献所形成的区域综合研究,则进一步围绕这个“纲”,并通过不同类型区域特殊性的比较,使理论思考与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国外引进的脉络中的演绎思维、空间分析、计量方法等,从实证角度,促进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新发展。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发展走向,是三支发展脉络的融合。


讲座结束后,来自各所高校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踊跃向李教授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李教授也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至此,本次分享活动圆满结束。通过“著名学者与本科生面对面系列讲座”让同学们更加直接的了解学科前沿的学术思想和最新的研究方向,激发同学们的学术热情,更好地调动同学们对于探寻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撰稿:潘靖琳、顾春香

审核:司月芳、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