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副教授作客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谈城市气候与亚洲健康城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05浏览次数:791


20191129日(周五)13:30,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54会议室举行。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际学术期刊Urban Climate副主编、期刊Cities & Health编辑顾问、国际城市气候学会(IAUC)委员(2017-2021)任超博士应邀做题为“城市气候科学,塑造亚洲健康城市”学术报告。任博士自2006年开始与政府合作参与多个相关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北京、武汉、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荷兰(阿纳姆)以及法国(图卢兹)。自2011年起,加入香港建筑环保评估协会,是已注册的香港绿建专才。目前为世界气象组织委任的城市气候专家成员,参与编写相关导则,今年被邀请参与撰写IPCC AR6报告。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杨浩然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申悦副教授、经管学部张露瑶助理教授以及本院系的博士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任超博士首先介绍了香港亚热带气候特征和地少人多的城市现状,提出香港地区存在气温不断升高但城市风状况不断减弱的问题,由此引发“温度高点儿,风小点儿,有什么问题呢?”的疑问。随后以具体的数字展现了在这个背景下香港人的生活环境:香港30%的人口住在公屋,20万人住在居屋,10万人住在笼屋。

在上述背景下,任超博士简要介绍了其项目团队成果,包括《都市气候圈及风环境评估标准—可行性研究》、《HKGBC Guidebook on Urban Microclimate Study》、《城市风环境评估与风道规划—打造“呼吸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将风环境理论知识与城市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建筑行业的实践者提供有关城市微观气候设计的知识和愿景。其中,在《城市风环境评估与风道规划—打造“呼吸城市”》一书中,提出“呼吸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城市通风廊道”这一规划的产生。任超博士提到团队在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时,通过遥感影像和GIS将局部城市气候特征科学全面的提取后,首先对建成区行人高度上潜在的风动力进行评估,其次提出城市通风廊道方案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提出规划以及设计意见,并向同学们展示了两个主要城市通风廊发展建议方案。随后任博士提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和分析如何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并通过WUDAPT全球模拟项目中对香港、洛杉矶和广东三个城市中温度、风力以及热应力的对比,向大家展示全球城市数据库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张露瑶老师和任超博士探讨风环境建设后续经济效益问题,申悦老师就北方风环境状况向任博士提问,同学们向老师咨询相关数据获取渠道。

作者:王潇萌

摄影:王潇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