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旅游发展与传统村落人地关系变迁”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01浏览次数:422

    2017年11月2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联合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当代旅游发展与传统村落人地关系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地理馆301会议室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和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吴文智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发言。首先发言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以“传统村落中的旧乡绅与新乡贤”为主题,分析了新乡贤与旧乡绅的不同特质,并认为“新乡贤治理”可能成为传统村落乡村治理和复兴的有效路径;国土经济学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教授,主要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分享了她对“中国景观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的思考,她特别强调,景观村落的保护应特别重视当地居民在村落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陈亚颦教授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畅谈了她对“村落的生活世界与旅游发展”的思考,她认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应正确理解传统村落的日常生活世界,唯此,才能真正回归传统村落世界;受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委托,成志芬副教授结合北京三家店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案例,分析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对地方文化保护的影响”,她认为在旅游开发中,应重视保护三家店的地方文化和地方性;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郭文副教授结合佤族案例,分析了“旅游与传统村落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空间生产”,他提出旅游改变了传统村落中的仪式感,不过这种改变的价值难以简单判断;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吴琳分享了她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思维”,强调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郑世卿副研究员主要结合其长期的研究经历和思考。围绕“古村落保护的文化价值与乡村重塑”这一主题,探讨了古村落需要保护的原因以及什么样的古村落应该被保护;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生袁超,主要结合对呈坎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基于UGC的传统村落感知形象研究” 成果,他的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形象并不由旅游产品供给方所主导,通过UGC的分析表明,游客对传统村落旅游产品的需求对他们感知的村落形象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左迪博士生则结合对宏村和呈坎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徽州传统村落游客的环境态度”,表明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在环境态度方面存在差异,显示游客群体的特征会影响到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保护;吴文智副教授也在发言环节探讨了“传统村落旅游创新与制度激励”问题,认为传统村落的复兴需要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和相关制度的激励。在上下午的主题发言过程中,与会者分别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上海师范大学张文建教授等也较深入地分享了自己的认识。

    圆桌讨论环节,在孔翔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重点就旅游开发下的传统村落人地关系变迁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孙九霞教授认为,应重视传统村落人地关系变迁中的主体性问题,同时建议以多元的、转向的思考模式去探索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孔翔教授则分享了他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的研究思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李磊副教授和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王勇辉副教授也分别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参与讨论

    正如孙九霞教授所言,“在这样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可以安心的听,是一个非常自在、松弛的对话空间,受了非常多的启发”。整整一天的学术交流,不仅内容丰富充实,更重要的,激荡着所有与会者对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共鸣,必将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发挥积极的作用。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人: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