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主办的校庆学术系列报告会在闵行校区一教107教室顺利举行。报告会由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滕堂伟副院长主持。经济地理学系系主任司月芳副教授、城市地理学系紫江青年学者崔璨博士和区域地理学系系主任刘承良副教授结合各自的新近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报告。
图1 滕堂伟副院长主持学院校庆学术报告会
司月芳副教授结合本人在德国留学经历及对德国经济地理学界的深刻理解,作了题为“二战后德国经济地理学进展之管见”的报告。报告指出,二战后德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深受英国和美国学界的影响,经历了从区位分析到综合地理分析,从空间科学与计量革命到制度转向、关系转向的系列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德国经济地理学界努力对经济地理学科地位、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式进行独立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如坚持经济地理学的理学学科取向、注重学科的实践应用性等。报告为参会师生清晰地勾勒了德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学术脉络,刻画了德国经济地理学学界生态,并对其发展新动态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图2 司月芳老师阐述德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
华东师大紫江青年学者崔璨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轨迹—高技能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分异”的报告。报告首先明确了研究的具体人群:高技能外来人口,而不是普通外来人口或者农民工。由此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报告的主线索:是否存在不平等?存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崔璨老师依据住房轨迹理论,基于对南京市的问卷调查结果,将高技能人口区分为本地、省内外地、省外三种类型,将住房区位区分为中心城区、郊区,基于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详细考察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资助等众多因素对南京高技能外来人口住房轨迹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的一些有趣结论引发了与会者的讨论,如教育程度与住房轨迹的关系、住房不平等现象等。
图3 崔璨博士解析城市高技能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住房轨迹
刘承良副教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作了“碳排放的空间分配(Spatial Allo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报告,探究了交通方面碳排放量的计算和在城市内空间上的分配。交通方面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道路交通和地铁两方面。他以武汉市为例,采用一种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模型,对两方面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模拟估算。接着,他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逻辑的方法,运用GIS的空间插值等工具,实现了估算的碳排放量在空间格网尺度上的分配。据悉,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在SSCI杂志上发表。
图4 刘承良副教授报告碳排放的空间分配研究
报告的最后,三位老师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并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参加今后的相关研究活动。本次校庆学术报告会,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在经济地理学、城市社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环境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最新探索,激发了与会者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的学术热情。黄鹂副教授、胡德博士等老师也积极参加了本次校庆学术报告会。
文:林诗琦
图:陈肖
审:滕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