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院与发展规划部举行党支部牵手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11浏览次数:472


418日下午,以“新时代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的解读””为主题,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与学校发展规划部的全体党员举行了党支部牵手活动。学校发展规划部长陈振楼、副部长陆智萍、戴勇和张绍文,城区学院杜德斌院长、徐蓓丽副书记、刘承良副院长、滕堂伟副院长等参加。牵手活动由发展规划部党支部书记王曼主持。

党员参加党支部牵手活动

城区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殷为华介绍了党支部的组成情况。学院共有29名教师党员,90%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承担了服务国家及上海发展战略需求的多项课题。双方支部牵手目的是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探讨如何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学校、学院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发展规划部党支部书记王曼介绍发展规划部主要承担学校事业规划、学科建设、评估考核等工作职能,并希望以支部牵手交流活动为契机,为学院学科建设和师生发展提供更及时且有效的服务。

会人员进行交流发言

张绍文介绍了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目标。他指出,发展规划部自2013年起开始谋划学科发展规划,先后完成了31个一级学科规划的评审工作。这一举措确立了一级学科及其院系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了院系学科的积极性。这样的提前谋划布局为学校进入一流大学A类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将通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式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即到2020年教育学与地理学达到世界一流、到2035年建成若干一流学科、到2050年学科总体进入世界一流。

戴勇介绍了学校事业规划相关情况。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下,动态调整成为高校发展的竞争趋势,更加强调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等原则优化建设方案。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工程和五个+计划是围绕一流大学建设提出的专题实施方案,这为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的优化升级描绘了蓝图。

随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陈振楼认为,建设一流大学目标下,城区学院要大力提升地理学科建设质量,深度参与“大生态+”、“国际+”等领域的学科建设计划,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国际学术合作、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及经济地理等学科专业优势。杜德斌认为,发展规划部为广大教师深刻地分析了学校未来一流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应从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长远的学术目标,结合国家和上海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展开以我为主的国际地球环境研究项目,为学科建设发展寻求更多新机会。林拓针对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议崇明生态研究院可以成为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共同展示窗口,以前瞻性研究为抓手,建成服务崇明发展需求的5+综合性学科平台。刘承良提出,一流学科建设应探索责权利机制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边缘学科发展。滕堂伟建议,一流学科建设以发展规划部为协调统筹,加强学科建设方案实施的精细化,避免学科建设需求与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脱节。

通过本次牵手活动,学院的党员教师不仅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领域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发展规划部的主要职能及相关政策导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双方支部希望进一步加强院系间的定期沟通交流,有效地助力于城区学院的学科发展和科研需求,携手努力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