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18浏览次数:1763

    512日,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城市与区域科学分论坛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正式开幕。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教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党委书记孙斌栋教授、副院长孔翔教授、党委副书记沈晔老师,区域地理学系主任刘承良副教授、经济地理学系主任司月芳副教授、城市地理学系主任何丹副教授,学院宁越敏教授、谷人旭教授、紫江青年学者崔璨老师、黄丽副教授、孙燕铭老师等多位老师和50余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斌栋教授主持开幕式。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教授致开幕辞。梅校长对青年学者们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从学校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目标与理念、发展趋势与蓝图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随后,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致辞并介绍了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区域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学科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教授致辞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杜德斌教授介绍学院概况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孙斌栋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共分为三场,第一场由杜德斌教授主持。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助理教授钱海峰、美国佐治亚大学王明舒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郭杰博士、香港大学专职科研人员姜炎鹏分别以“大学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些来自美国城市的证据”,“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Some Empirical Evidence”,“中国新自由主义转型与城市更新--以兰州老工业区改造为例”,“The anatomy of an urban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tate corporatist urbanism”为题开展了四篇专题报告。

第二场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主持。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宋捷博士率先作了关于“How does planned retreat matter? An investigation of sea level rise impacts on land use change”的专题报告;随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张扬博士、英国赫尔大学余振博士分别作了关于“基于地理信息的澳大利亚东南部野火时空模式及驱动因素分析”、“农村包围城市?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城市普及的系统阻力”两篇报告。

第三场报告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沈晔主持。德国汉堡大学舒克盛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大学交通工程系陈鹏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特聘研究员陈博奎分别作了关于“中国生物质能的景观:恩赐还是诅咒?——生物质能开发决策支持模型及政策研究”、“自行车与建成环境:流量预测,路径选择,与出行安全”、“自动车的研究与发展”三篇专题报告。

每位学者在汇报结束后均同与会者开展热烈的讨论。从学术经典到学术前沿,从研究背景到研究思路,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大家以多维的视角开展真诚而深入的点评、提问、交流,不管是学术大咖还是青年精英、莘莘学子,平等交流、和谐碰撞,交织出了一幅“严谨、扎实、生动、活跃”的美好画面。

        

论坛第二天,我校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副处长盛爱民老师、我院党委副书记沈晔老师陪同青年学者们全面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紫竹园区附属学校。在参观紫竹附幼、附小、二附中的教学、生活、活动区域的同时,盛爱民老师对紫竹教育园区各附属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办学特色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加深了青年学者们对华师大的了解和喜爱。

紫竹教育园区参观


与会人员 合影

本次论坛吸引了国外众多青年学者报名,受邀的10位青年学者均有国外著名大学的教育背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优势。通过本次论坛促进了学校、学院、青年学者相互间的学术交流和友谊,增进了青年学者对华东师范大学、对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了解。论坛的举办也扩大了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相关学科内的海内外影响力,为学校进一步开展优秀人才引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将不断立足事业发展需要,扩宽人才引进的路径,深化人才引进的力度,为学院学科发展增加人才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通讯员:李想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