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下午1:30-3:30,经济地理系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在地理馆301室,围绕“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前沿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孔翔老师主持了交流活动。正在我校参加第四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的北京师范大学潘峰华副教授应邀参加了交流活动。
主持活动的孔翔老师简要介绍了活动的宗旨,强调希望通过平等、轻松的思想交流,分享对经济地理学学习研究的经验、认识、困惑和思考,以增进所有参与者对经济地理学习研究的兴趣、热情,在碰撞交流中获取创新的火花和合作的契机。
远道而来的潘峰华老师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研究经历,畅谈了他对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认识,并着重介绍了自己选择金融地理学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他还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对GPN、邻近性等经济地理学前沿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应包晓雯老师和胡德老师的要求,他还就金融地理学研究的数据获取、研究方法以及英文文献发表的经验等和与会者进行了互动。
滕堂伟老师也结合自己在区域经济学科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学习研究经历,畅谈了他对经济地理学科特点和前沿研究的认识。他着重提出,任何研究都要有目的性,都要关注对学科的贡献。在当前学术发展环境下,他建议与会研究生更多关注定量研究,注重刻画经济地理现象的空间格局。他还与潘峰华老师就论文发表中的创新点如何体现进行了互动。滕老师认为,研究生不要盲目追求大的创新,而是要踏实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新。
在回应博士生宓泽峰同学有关科研工作的乐趣何来时,孔翔老师也结合自身求学和研究的经历,谈了他对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看法,认为从事学术研究应该要明确学科特点和前沿问题,明确自己的工作有可能在学科前沿的哪个方面会有所贡献,这就有助于增进学术研究的自信和快乐感,他同时提醒研究生要注重研究的方法论,而不仅仅是研究的方法,他认为,这也是博士研究生被冠以哲学博士的重要原因。潘峰华老师也认同孔翔老师的建议,他同时补充说,分析数据有时会有新的发现,这也会收获快乐,当然,论文被发表也是重要的快乐源泉。
此外,与会者还就如何与国际期刊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领头人联系交流了体会,并就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
此次研讨交流活动在相对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让与会者就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交流了意见,增进了共识,参会师生都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我系能经常组织小型、深入的学术研讨,增进学科发展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