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2024Dublin地缘环境分会场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书媛发布时间:2024-09-09浏览次数:10

为促进中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交流互鉴,探讨地缘环境、geopolitical contexts等概念的异同并尝试提出合作的方法,在2024年8月24日至30日举办的第35届国际地理大会(IGC2024Dublin)上,美国犹他州立大学Colin Flint教授、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胡志丁教授和张喆博士生成功组织以“地缘环境和地缘政治背景:思考致力于情景化地缘政治中西方研究方法(Geo-setting and geopolitical contexts: conside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pproaches to contextualized geopolitical research)为主题的分会场,共有国内外8位学者作学术报告,吸引了50余人来自不同国家的相关学者参会讨论。


上半场伊始,胡志丁教授介绍了会议主题与论坛意义,指出本次分论坛的目标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政治地理学领域的学者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和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和提升学术能力。


之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Colin Flint教授以“The Geopolitics of Near and Far Waters: A Contextual Approach to Global Competition”为题,汇报某一国家远近水域差异的海洋地缘政治。他认为,一个国家在控制其近水域并具备向其远水域投射权力的能力后则获得全球权力。


美国空军科学院Steven Radil教授汇报的题目是“The spatial conflict life cycle in Africa”。该文通过引入“空间冲突生命周期”的概念,通过整合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时序分析等方法进行冲突网络的空间化,使用ACLED武装冲突数据对非洲冲突进行研究。


韩国庆熙大学的Sang-Hyun Chi教授就“Multi-scalar suppressors as a geopolitical context Korean Hiroshima Hapcheon and the Silence of the A-bomb Victims”进行报告。他重点关注广岛原子弹事件中10%的韩国受害者,从全球、国家、家庭和身体的多尺度分析了受害者所经历的镇压结构、具备的身份和责任。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胡志丁教授以“Geo-setting research: Idea, agenda and approaches”为题进行汇报。他认为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张喆博士生以“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s geo-setting and three Western geopolitical thoughts”为题,将地缘环境与Flint's geopolitical context、拼装思想和复杂性理论进行对比。他分析,中国的地缘环境思想可以受益于Flint关于人类能动性在地缘政治中作用的研究语境、拼装思想中自下而上的过程和情感力量,以及复杂系统理论的模型量化和模拟预测。


下半场的三个汇报均来自中国学者。首先,中科院青藏所黄宇助理研究员以尼泊尔水电建设为例,探讨“How can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她得出,水电开发建设对改善国内电力供应、洪水的季节性调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摆脱印度能源控制等均有重大作用。


然后,中科院地理所刘慧研究员以“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Geo-risk In China's Border Areas”为题进行汇报。在辨析风险、地缘、边境等概念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边境地缘风险的概念并构建相应评估模型。结果得出,中国边境的主要地缘风险区域按南亚、中亚、中南半岛和东亚等降序排列。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龚彦维博士生以“Reconceptualizing risk within geographical contexts: Geopolitical risk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n Southeast As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为题进行汇报。通过强调地理背景和地缘政治行动的情景化和相互构建,丰富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形成机制,并以东南亚为例进行综合评价。


报告结束之后,参会学者纷纷提出各自问题并展开热烈讨论。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大学、芬兰东芬兰大学、爱尔兰圣三一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的近20余位学者发表了对于政治地理学与地缘环境研究的发展、建设与问题的见解,围绕geo-setting和geopolitical contexts的东西方学理差异、地理、地缘政治与地缘环境的概念联系、地缘政治风险在全球—国家—地区—边境的尺度分析与形成机制及差异、跨国项目的地缘政治运作模式等展开热烈讨论和观点分享。


热烈的气氛将分会场推向高潮,也吸引包括国际地理联合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前任主席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Virginie Mamadouh教授、现任主席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Corey Johnson教授等的勉励和指导。他们高度肯定中国学者对推动政治地理研究的工作与贡献,欢迎更多中国学者参与到国际政治地理的交流研讨中。主要参会人员在会后进行了合影留念。


在分论坛前夕,胡志丁教授带领地缘环境研究团队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与各国政治地理研究者开展交流,并提出以此为契机,倡议建立专门的中西方政治地理学学术交流、院校合作、博士生培养的平台机制。


国际地理联合会政治地理委员会(IGU-CPG)始于1984年创立的世界政治地图研究小组,1988年晋升为正式委员会,是一个全面研究权力、政治、边界与空间之间关系的国际学术团体。委员会倡导不同国家的政治地理学者从多学科、多尺度、多背景开展政治地理研究,鼓励结合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政治地理学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建议进行创新与变革。其研究议题涵盖后现代地缘政治和政治地理,领土与政府管理,政治地理学中的空间方法、区域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彰显出政治地理学及相关政策知识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