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轨迹 | 地球科学学部、中文系联合党校第五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者:顾恒珺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10

2025年5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地球科学学部、中文系联合党校第五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于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落下帷幕。本次培训班通过课堂讲授、实践调研、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育环节,引领来自中文系、地理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及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院系的200余名学员,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明晰新时代党员标准,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开班仪式:锚定初心,筑牢理论根基

4月16日下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闵行校区第二教学楼433教室举行。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和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童春富作开班动员讲话。他以“四个以”为学员指明方向:以思想蜕变坚定入党初心、以严谨学风夯实理论基础、以投身实践彰显先锋本色、以严格标准锻炼自身作风,并介绍了涵盖专题辅导、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的立体化教学安排。

理论课堂:多维赋能,汲取信仰力量

培训班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带来系列精品课程,将理论深度与时代温度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组织员刘佳以《信仰的力量:抗战家书中的伟大建党精神》为题,通过韩雅兰、金方昌、胡孟晋等革命先烈的家书节选,生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带领学员们从历史硝烟中感悟 “人民至上” 的赤子情怀。

党委组织部陈夏阳聚焦《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学习发展细则,端正入党动机》为题,结合典型案例系统解读入党程序,强调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引导学员以严肃态度对待政治生命。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及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嵇渭萍围绕《感悟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结合河口海岸学科发展历程,以陈吉余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求是、求实、求新、求成”的奋斗故事,号召学员以科学家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四有”青年标准锤炼本领,在新时代肩负责任担当。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的《国家利益与大国地缘博弈》课程,从地缘政治理论、历史脉络与当代形势切入,结合贸易竞争、科技博弈等现实案例,深度解析国际局势背后的历史逻辑,提升学员全球视野与家国担当。

中文系主任罗岗以《“胡焕庸线”与重新理解“中国”》为题,以卞之琳《地图在动》引入,串联抗战文学与地理空间理论,揭示地理版图与民族命运的深层关联,激发学员对国家统一的强烈认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樊士博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积极分子如何认识作风塑党》为主题,从基层实践案例、作风建设理论发展、纪律强化党员作风三大维度展开,回溯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历程,敲响纪律红线警钟,深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认知。

实践淬炼:知行合一,彰显青春担当

5月14日,为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促进交流分享,培训班进行了小组实践成果结业展示环节。32个小组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等主旋律,以“行走中的地理人”视频微课、“丽娃清风”廉洁教育文化作品、“读懂中国”人物专题访谈等为主题,结合自身学习感悟与小组实践成果,通过红色征文、创意海报、书法作品、科普视频、文创设计、访谈语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各个小组的学习收获和思想蜕变。

评委老师高度评价学员表现,肯定其 “准备充分、形式新颖、内容厚重”,并寄语学员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展示结束后,全体学员参加结业考试,以考促学检验学习成效。

结业寄语: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本次培训班紧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目标,通过历史与现实交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计,引导青年学子在学史中明志、在思辨中笃行。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理想信念刻进奋斗足迹,努力成为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