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8日,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重庆市水土保持学会等承办的“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暨高层论坛”在重庆顺利召开。我院院长刘敏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长江经济带:河口海岸城市极端气候背景下灾害防御与风险管控》主题报告。
会议开幕式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袁道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夏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崔鹏研究员以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牛崇桓副司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周维巡视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印度米佐拉姆大学等学者和研究生代表140多人。
论坛上,牛崇桓副司长就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成效进行了全面阐释。袁道先院士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长江经济带要搞大保护,不要搞大开发”的主题,指出“水土保持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中要扮演重要角色,水土保持除了要在点上落实,更要在面上扎实推广”。重庆市水利局副巡视员刘家明介绍了重庆市在长江流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他也希望各位专家对重庆市的水保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夏军院士、杨桂山研究员、郑华研究员、陈树群教授、王世杰研究员、刘敏教授、李长冬教授、王玉宽研究员分别就“长江水安全与小流域山洪灾害非线性预报”、“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策略”、“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过程与防治对策”、“气候变化下大规模崩塌防减灾策略”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在分会场专题研讨环节,大会围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主题,共设置了“水土保持组”、“生态恢复组”和“防灾减灾组”三个分会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并为进一步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的工作积极献计献策。
刘敏教授做大会报告
我院院长刘敏教授做《长江经济带:河口海岸城市极端气候背景下灾害防御与风险管控》大会主题报告,从“长江经济带-全球变化灾害风险响应”、“全球变化背景下河口城市灾害风险进展”、“实例-上海2040全球城市规划”三个角度论述了河口海岸城市如何进行灾害防御与风险管控的问题。他从长江经济带新的建设思路、发展目标谈起,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下,长江流域沿江(河口)大城市面临的极端降水影响、洪涝灾害不断、全球城市化及城市人口剧增、中国沿海易洪区和高风险区等灾害风险,并以上海为例,通过沿海河口城市灾害系统架构与风险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淹没与风险评估,全面深入地介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口典型城市灾害风险的研究进展。
最后,刘敏教授指出,应注意“长三角等极端降雨量事件预测”、“河口城市内涝叠加引起复合灾害风险增强”等危机与挑战,并为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工作建言:“要重视沿海/河口城市、沿江内陆城市,以及长江下游太湖或长三角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研究,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江城市灾害发生的差异性、致灾-成灾过程、复合灾害链影响机制、综合风险评估研究。”“新思路新视角,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研究,比如多致灾因子-多类型承灾体耦合研究,风险损失定量估算的技术方法和思路。”“适时启动长江经济带一些重点重大综合项目计划研究,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支撑。”“将气候变化对沿江/河口城市的影响、适应对策及灾害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如上海),提高城市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特别要重视沿海/河口城市,沿江内陆城市的灾害风险研究(差异性特征),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沿江/河口城市灾害发生的差异性、致灾-成灾过程、复合灾害链影响机制、综合风险评估研究。”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