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举办2016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1462

 

       10月19日和26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在闵行校区资环楼148报告厅举办了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刘敏教授、段玉山教授和郑艳玲、孙勋、殷杰、刘延安等四位青年教师分别作了精彩生动的报告,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及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

        其中19日下午举办了两场报告,由余柏蒗教授主持。

 

1

刘敏教授作报告

 

       首先刘敏教授作了题为“城市自然地理学:理论、实践与发展”的校级学术报告,他介绍了在城市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综合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以及前沿发展领域等方面,通过实证研究,重点探讨城市复杂系统环境过程与灾害效应,揭示它们的主要特征、过程、机制和影响,以期丰富和深化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推动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2

郑艳玲博士作报告

 

       接下来郑艳玲博士作了题为“长江口潮滩湿地厌氧氨氧化菌群动态及活性研究”的报告,她以长江口潮滩湿地作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系统分析了长江口潮滩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anammox速率以及anammox菌的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度等,以揭示anammox菌群动态与anammox活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此外,还分析了潮滩关键环境因子对anammox过程的影响,以及anammox过程在潮滩环境中对总脱氮过程的贡献等。

       26日下午举办了四场报告,由刘敏教授主持。

 

3

孙勋博士作报告

 

       首先紫江优秀青年学者孙勋研究员作了题为“气候对欧洲洋山芋产量的影响”的报告,他的报告主要关注于不同气候因素对欧洲国家洋山芋单位产量的影响,有超过十个与洋山芋有关的因素得到了考虑,其中除了有平均降水和温度之外,还考虑了一些极端气候条件。运用分层贝叶斯模型考虑极冷、极热、干旱以及过多降水的联合效应。此研究有助于评估目前和未来气候对洋山芋产量的风险,特别是极端事件的风险。此研究可应用于优化粮食采购源,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

 

4

殷杰研究员作报告

 

       然后紫江青年学者殷杰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GIS的高精度洪涝数值模拟技术与案例研究”的报告,他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GIS的高精度洪涝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海岸洪水、河流洪水及暴雨洪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探讨此类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

 

5

段玉山教授作报告

 

       接下来段玉山教授作了题为“国际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的校级学术报告,他重点对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及结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介,综述国际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现状。内容包括对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地理教育研究重点内容、国际地理教育宪章的核心内容、欧盟国际联合研究项目GeoCapabilities项目研究进展、国际地理教材的难度比较研究、地理课程改革核心概念的对比研究等做分析评述,并提出对我国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决策建议。

 

6

刘延安博士作报告

 

       最后刘延安博士作了题为“高光谱红外辐射资料同化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的报告,他的报告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WRF 和 GSI 同化系统耦合,优化模式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模拟能力,改进卫星资料同化中的辐射偏差订正效果,实现高光谱红外辐射资料在区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应用,改善了数值模式对台风的预测预警能力。

       六位报告人的报告,既有地理科学的理论探讨,也有地理教育的国际比较,既有自然地理的实验分析,也有地理信息的数据模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多样化的研究特征。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大家还就相关科学问题与六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编辑 | 张景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