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庸地理大讲堂——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08浏览次数:1567

       3月2日,应地理科学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卫平教授来院做题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的学术报告。地球科学学部主任丁平兴教授,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吴健平教授等参加座谈交流和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作为本年度焕庸地理大讲堂首次开讲,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响应。报告由刘敏院长主持。

 

1

姜卫平教授做题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的报告

       姜卫平教授从“定位”这个关键词出发,徐徐展开人类千百年来不断尝试为自己定位的孜孜追求。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关于定位的记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就是中国古代人民探索自身所在位置的智慧结晶。在西方,约翰哈里森在十八世纪发明了航海精密计时器,使长距离海上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当代,人类尝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建立覆盖全球的精确定位服务网络,近30几年来,陆续发展出GPS,GLONASS,GALILEO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在军事和民用生产的诸多领域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2

刘敏院长主持本次报告

        姜卫平教授随后阐述了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北斗系统在本世纪前两年开始进行试验发射,在2012年完成了亚太地区组网并提供局地定位服务,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北斗导航已经开始步入民用产业化的步伐,预计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全球覆盖,亚太地区局地增强的成熟的导航系统。就目前而言,北斗卫星已形成三个轨道面超过30颗卫星的全球卫星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地面还建立了地基网络用于增强定位。
接着,姜教授简单介绍了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前景。定位系统可用于坐标参考框架的建立,也可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还可以应用于大气反演,实时交通等领域。未来定位技术将重点突破精度提高、单频发射、实时单点和动态定位等重点课题。
        与定位技术紧密相关的就是生活中的导航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是目前导航技术应用得最成熟的领域,它基于定位网络、通信网络、分析网络和位置服务应用网络,为人们提供如交通导航,生活社交,以及娱乐旅游方面的便利服务。此外,导航技术还可应用于交通实时监控、精细农业等细分领域。依托“互联网+”战略,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和日益成熟的定位技术,导航服务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

姜卫平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

       最后,姜卫平教授以“定位与导航,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点题,并借“定位”一词与在座学子分享人生经验,他认为明确人生定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更加美好。报告最后,姜卫平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4

姜卫平教授与地球科学学部丁平兴主任及部分与会教师合影

5
姜卫平教授参观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报告之前,地球科学学部丁平兴主任、副主任刘敏院长、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与姜卫平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陪同姜卫平教授对我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参观、考察。之后姜卫平教授与实验室副主任吴健平教授等部分教授进行了座谈讨论,达成了诸多共识。




文| 邓顺强

图| 符哲琦

编辑| 邱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