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地理科学学院2017-18学年第二学期全院教师大会在闵行资环楼271会议室举行。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主持,学院教职员工八十余人出席了会议。段书记首先向大家传达了由学校、学院、职能部门等主要领导参加的学校寒假务虚会会议精神,讲解了学校新任校长钱旭红院士的治校理念;通报了学校关于“地理科学学院搬迁闵行河口海岸大楼”的决定,介绍并欢迎本学期学院新进人员紫江青年陈曦研究员、紫江青年高红凯研究员等一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学科博士后的加入。
随后,刘敏院长从“近期学科发展形势”、“优势和不足总结”、以及“新学期学院主要工作规划”等三个方面,结合学校假期务虚会的精神,做了题为“2017-18学年下学期工作规划”的报告,阐述了本学期学院的主要工作安排。刘院长指出,我院近期顺利完成了上海高校II类高峰学科“地理学”第一阶段(2017-2018)学科建设任务,考核成绩优秀;联合申报了上海高校IV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获批,并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地理学入选我校世界一流学科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地理学成绩为A,位列全国第三。学院大力引进、培育了一批青年学者,并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刊物子刊上发表成果。学院学科建设显示出了良好的整体发展势头。但是,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较,地理学科仍旧存在“学科体量小、优势学科冲顶受限、国家级重大奖项缺失”等尖锐的问题;亟需充分依托学校“2+5”一流学科建设、上海II类高峰学科“地理学”第二阶段建设、以及IV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第二阶段建设等历史性机遇,继续做大做强学院地理科学。
展望2017-18学年第二学期,刘院长强调学院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重点研发计划和项目,依托团队重点培育与冲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布局申报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力争在未来1-2年内实现突破。继续实施“人才聚集”策略,大力吸纳海内外不同层次优秀人才,扩大学科体量;同时,依托上海高峰学科建设在学院内部大力推广ABCD岗,完善现有内部人员“提升计划”。学院继续推进“2+2”本科生联合培养、“1.5+1.5”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培养,进一步强化已有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特色。在已落实的七门省部级全英语课程、两门资源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两门全英语课程和精品课程。积极完成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既定目标任务,确保Geosciences学科稳居全球ESI前1%,争取到2020年QS排名进入前150名。
报告完毕,学院副院长余柏蒗教授、副院长周立旻教授分就本学期科研、教学、学生工作进了若干补充。最后,段书记期望全体教职员工在上学期优秀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凝心聚气”奋勇拼搏,推动我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