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召开新学期全院教师大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2-28浏览次数:1390

 

地理科学学院召开新学期全院教师大会

 

      2月22日上午,地理科学学院新学期全院教师大会在地学楼271会议室召开。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部署新学期学院重点工作,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主持会议并讲话。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加大会。

 

1

 

地理科学学院新学期全院教师大会

 

      段玉山书记首先回顾了2016年度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领域的总体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学校新学期务虚会会议精神传达了学校本学期重点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学院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

 

2

 

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主持会议并讲话

 

      刘敏院长做新学期工作部署,以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入点,指出了下一阶段我院“重点工作”及“具体举措”。

 

3

 

院长刘敏教授部署本学期重点工作

 

      刘敏院长提出的第一个“机遇”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发展带、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也是沿海经济发展廊道,在国家空间战略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40年,成为与上海全球城市地位和功能相匹配,以绿色、人文、智慧和可持续为特征的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目标。近来,学校已获得上海市批准同意,启动建设支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生态研究院方案设计,这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机遇。所以学院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崇明生态研究院方案设计提供学科和专业支撑。寒假期间,学院已多次组织教师提交相关建设方案,初步完成并提交学校建设基于天-地-空实时立体观测体系、生态安全和灾害风险精细化预警大数据中心,形成数据、分析、模拟、全景、交互、共享、决策的大数据、虚拟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综合集成的“崇明智慧生态岛”细化实施方案。

      学院目前面临的第二个“机遇”,是双一流与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回顾2016年地理学上海市高峰高原各项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指标完成情况,TOP/ESI论文、重点/重大课题、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等均超预期指标,进入地球科学ESI世界排名前1%,在最近自然指数NI中国高校排名中,地球与环境科学学科排名第19位,作为地理学科建设的主体之一,学院为此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刘院长提出,为了实现“到2020年,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应用的标志性成果,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学科评估冲击第一”的目标,全院教师都应当成为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着眼长远目标、战略思考,采取切实举措,将个人理想融入双一流建设的大形势中。

      接着,刘敏院长指出了当下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学科建设如何“上台阶”。要实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必须从提升学术水平与质量、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优化资源激励配置等方面入手,因而下一步将面临诸多任务和挑战。二是人才培养如何“显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期重点工作应围绕凝练集成重要的教学成果奖,推进教育部地理学虚拟仿真教学实践中心、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素质上海市教育基地等育人平台,继续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等展开。三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何“更深入”。目前,我院已有3个中外本科生2+2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1个研究生1.5+1.5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输送大量博士研究生参加CSC 项目,已基本形成全阶段的国际化育人机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深层次合作,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此外,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培养、教师交流、项目合作等合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介于此,刘敏院长部署了我院本学期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实施“人才聚集年”,通过海外青年学者论坛、海内外宣讲招聘、高端人才一对一跟踪、集全院之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通过团队研讨、学术沙龙凝练和聚焦科学问题,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重点研发计划和项目,依托团队重点培育与冲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三是依托高峰高原与学部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构建创新基地与团队,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一体化,形成学院学术创新文化的良好氛围。四是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和路径,推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本学期,学科发展的重点工作有:第一,抓住上海市重要项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机会,实质性参与到“崇明生态研究院”建设中,为学院和学科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第二,继续推进地理学高峰学科建设,鼓励高水平原创成果产出,确保ESI的Geosciences学科类别稳定在全球前1%。第三,继续实质性推进“大气科学”学科建设,推进“大气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启动工作。第四,学院今年承担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预审和试点自行组织接收申请书工作。

      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好10月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委员会对教学的监督与指导,扎实做好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工作、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重视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基于以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刘院长指出了新学期学院发展的几项具体举措:一是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跟进若干有意向的优秀青年人才;利用国际会议机会,密集宣传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各层次海外人才;调动全院教师之力和多种渠道,介绍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各团队利用专职科研人员、学科博士后的方式引进优秀青年人才;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队伍优化、团队方向重组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学期将主办“2017年海外青年地理学者论坛”、“第四届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研讨会”、“焕庸地理大讲堂-自然-人文耦合学术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昆士兰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Urban Data Analytics Workshop”、“大气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挂牌与崇明高层论坛”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计划组团参与2017年美国地理学会AAG学术年会、2017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学术年会、2017年CPGIS学术年会等国际学术活动。三是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通过举办博士生学术沙龙,与上海市气象局、测绘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等形式,搭建更多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今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实行全员盲审,完成地理学与气象学学位点在本学期自评工作。

      最后,段玉山书记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从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做起,最终才能达成大梦想。

 

 

文/图|符哲琦

编辑|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