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建平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访问,并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A304会议室做了题为 “高污染背景下的边界层云降水变化研究进展” 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地理科学学院白开旭副教授主持,刘朝顺副研究员、乔枫雪副教授、学科博士后陈龙等数十名师生参加了交流活动。
郭建平研究员首先为大家总体介绍了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指出该过程是目前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中的最大不确定性因子,并进一步介绍了高污染地区的边界层、云降水的时空演变过程。其次,郭建平研究员深入阐述了气溶胶与不同稳定度边界层相互作用,以及气溶胶与不同云降水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全面揭示了局地对流尺度降水系统对气溶胶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报告结束后,郭建平研究员与在场师生针对“局地对流尺度降水系统模型模拟”、“降水预报准确性”、“边界层以及气象站点数据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互动交流。
郭建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担任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青年论坛共同主席,中国科协第32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雾霾、天气气候”共同执行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边界层气象学,气溶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云上气溶胶辐射效应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十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Review of Geophysic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CP, JAS, JGR, JC, AE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SCI源期刊引用1500余次,H指数23。6篇论文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其中2篇入选ESI全球TOP 0.1%热点论文)。

郭建平研究员首先为大家总体介绍了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指出该过程是目前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中的最大不确定性因子,并进一步介绍了高污染地区的边界层、云降水的时空演变过程。其次,郭建平研究员深入阐述了气溶胶与不同稳定度边界层相互作用,以及气溶胶与不同云降水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全面揭示了局地对流尺度降水系统对气溶胶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报告结束后,郭建平研究员与在场师生针对“局地对流尺度降水系统模型模拟”、“降水预报准确性”、“边界层以及气象站点数据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互动交流。
郭建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担任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青年论坛共同主席,中国科协第32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雾霾、天气气候”共同执行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边界层气象学,气溶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云上气溶胶辐射效应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十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Review of Geophysic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CP, JAS, JGR, JC, AE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SCI源期刊引用1500余次,H指数23。6篇论文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其中2篇入选ESI全球TOP 0.1%热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