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23日,应地理学科学院院长刘敏教授邀请,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翟盘茂教授一行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并开展“IPCC气候变化科学报告”专题讲座。
4月21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会见了翟盘茂教授一行,并就城市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交换意见。刘敏院长表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介绍了近年来在相关方面取得的科研和国际合作成果。翟盘茂教授指出城市创造了全球7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深刻影响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部分城市面临气候变暖的影响,同时,城市汇聚的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是应对和减缓气候变暖的希望所在。刘敏院长指出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将继续发挥开拓城市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等优势领域,服务全球变化下我国特大城市群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国家需求,提升我校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在IPCC的国际影响力。地理科学学院孙勋研究员、李超研究员参加了讨论。
4月22日上午,翟盘茂教授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B101报告厅作了题为“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与全球增暖1.5℃科学报告”的讲座。翟教授在回顾历次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介绍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所面临的国际新形势和当前进展,重点对《IPCC全球升温1.5ºC特别报告》的主要科学结论进行了解读。报告认为,全球变暖与近现代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如果不积极减排,预计在2030-2052年间,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高出1.5℃。通过对比全球升温2℃和1.5℃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人类健康和生计的影响,报告强调了控制全球升温1.5ºC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性,解读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减排路径,指出了气候变暖下我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世界做出的减排承诺和大国责任。
4月21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会见了翟盘茂教授一行,并就城市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交换意见。刘敏院长表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介绍了近年来在相关方面取得的科研和国际合作成果。翟盘茂教授指出城市创造了全球7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深刻影响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部分城市面临气候变暖的影响,同时,城市汇聚的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是应对和减缓气候变暖的希望所在。刘敏院长指出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将继续发挥开拓城市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等优势领域,服务全球变化下我国特大城市群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国家需求,提升我校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在IPCC的国际影响力。地理科学学院孙勋研究员、李超研究员参加了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