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与招聘岗位
(一)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地理系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2014年3月正式成立了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上海市“高峰高原”Ⅱ类学科,2016年,地球科学进入ESI前1%学科。学院拥有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大气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等。
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学院决定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各类优秀人才,真诚欢迎海内外杰出学者加盟我院,共同促进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二)招聘专业与类别
1、专业领域与方向:
(1)地理学相关专业
地貌学、土壤地理、植物地理、生物地理、环境地理、水文水资源、气象气候、全球变化、自然人文耦合、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灾害地理学、地理教育等。
(2)大气科学相关专业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环境、边界层模式模拟、城市气候与气象。
(3)地球科学及其他类别2、招聘类别: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或有意以我院为依托单位的申请者)、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授、副教授、专职科研人员、学科博士后等各类高层次人才。
3、欢迎以上人才计划获得者加盟我院,同时欢迎优秀人才依托我院进行各类人才计划申报。
4、招聘人数:不限。
二、岗位及申请条件
(一)国家级人才计划人员
1、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博士学位。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工作1年以上。在专业领域展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年龄不超过45周岁,获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博士学位。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资助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先研究。
3、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小杰青)
男性不超过38周岁,女性不超过40周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博士学位。具备5~10年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
(二) 校级人才计划人员
1、“双百”人才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两大领域各培养或引进100名在本学科领域内学术成绩和发展潜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简称“双百计划”)。“双百计划”按“紫江青年学者”与“紫江优秀青年学者”两个层次设置岗位。
(1)紫江青年学者
年龄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可视情况放宽至40周岁。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在本研究领域已取得同行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有突出的发展潜质。经过6年培育,上岗者应达到“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高水平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的同等水平。年薪:20万元起(不含院系发放津贴),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面议。
(2)紫江优秀青年学者
年龄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可视情况放宽至45周岁。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在本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同行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志于并有能力成为所从事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申请人,原则上应已入选“青年拔尖人才”或“国家优青”等人才计划。经过6年培育,上岗者应达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高水平人才计划入选者的同等水平。年薪:35万元起(不含院系发放津贴),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面议。
2、“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计划
(1)教授(研究员)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在本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能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的教学任务。
(2)副教授(副研究员)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在本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3、专职科研人员
专职科研人员专职科研岗位指在学校核定的教师岗位之外设立的、采取合同制方式聘用、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大型设备设施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学校对专任正、副研究员按照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实行合同管理,专任助理研究员按照学校聘用人才派遣人员实行管理。专职科研人员用人成本由学校和设岗单位或课题组共同承担。
(1)专任研究员
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在本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原则上应分别达到我校以科研为主的正研究员的聘用要求。
(2)专任副研究员
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在本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原则上应分别达到我校以科研为主的副研究员的聘用要求。
(3)专任助理研究员
品学兼优,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4、学科博士后申请人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已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且具有突出的发展潜质。聘期一般为三年,聘期内或聘期结束后通过评审晋升副教授(副研究员)可取得正式教职留校工作。
4、学科博士后
申请人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已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且具有突出的发展潜质。聘期一般为三年,聘期内或聘期结束后通过评审晋升副教授(副研究员)可取得正式教职留校工作。
三、待遇保障
1. 待遇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办理,具体薪酬、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具体面议。
2. 其他根据实际工作职责和业绩情况发放相应津贴和绩效奖励,并在办公与研究条件、团队建设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材料提供
1、个人简历(附详细学术发表记录);
2、3名可供咨询的学者名单。
3、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严格保密。
五、联系信息
联系人:柳老师,联系电话:021-54341218
邮件地址:geo@geo.ecnu.edu.cn
通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河口楼A621(邮编:200241)
本招聘公告常年有效。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欢迎您!
Faculty Positions in Geograph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multiple open-rankpositions from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to professorship in allaspects of Geograph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Tailoredrecruitment plans are provided for applicants fitting differentpositions. Salaries are commensurate with rank and qualification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the predecessor of the School ofGeographic Sciences, was founded in 1951, as the firstnewly-established geography departme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P.R. China. In March 2014, the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wasestablished. It includes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School ofUrban & Regional Science, School of Ecological and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stitute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Research.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has one of the firstPh.D. programs in geography approved in China, one of the firstgeographical postdoctoral post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twoearliest units owning key disciplinary in physical geography inChina.
On October 16, 1951,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wasestablished out of the Great China University and Kwang HuaUniversity’s arts and science faculties. The intellectual wealth fromGreat China University, Kwang Hua and other universities andcollege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CNU, while the transformationof departments in the early 1950s infused new effectiveness intoECN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was sponsored bythe national programs “Project 211” and “Project 985” in 2006.Through decad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theuniversity’s motto of “Seek Truth, Foster Originality, and Honor the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he university’s ideology of “Creativity,Character and Community” hav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ECNU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rive h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Now,ECNU is steadily and enthusiastically working towards its goal ofestablishing itself a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gh-levelresearch university, and will therefore play a more prominent rolein China’s rise in the 21st century.
To apply, please send your CV with full publication list and contactinformation for three professional references togeo@geo.ecnu.edu.cn. Inquiries about these positions are alsoencouraged to contact us at geo@geo.ecnu.edu.cn.
For more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http://www.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