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 ~ 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理科(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承办的“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我校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三十余名优秀大学生在为期两天的夏令营中,通过野外考察、聆听报告、分组汇报和师生交流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增进了对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和老师们的认识,加深了不同学校同学之间的友谊,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铺设了崭新的道路。
(1)前期准备
3月份,地理学院决定继续举办夏令营,相关申请上报研究生院招办;4月份,研究生院招办通过申请,正式支持学院举办夏令营;5月份,地理学院通过网站和微信对外发布夏令营招生信息;6月份,地理学院夏令营工作小组对所有有效申请进行审核、择优,并于6月15日公布入选营员名单。本次夏令营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共吸引了371位本科三年级学生的网络报名,最终收到有效纸质报名材料270余份。公示拟录取43名同学(其中校外35名、本校8名),最终实际录取了25所高校的33名优秀大学生成为正式营员(其中外校25名,本校8名)。
为了做好夏令营的服务工作,期末考试一结束,志愿者们就全力投入前期的准备工作,拟定日程、预定食宿、联络车辆、实地考察、购置物品、制作材料……并在信息办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营员们统一办理了临时校园卡,这极大地方便了外校营员的校园生活。
营员陆续报道
(2)崇明考察
7月14日上午,地理学院为营员们安排了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参观活动。在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通过参观图片、模型等方式深刻了解了上海的演变和历史,浏览了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风采。在参观石库门建筑模型时,李山老师针对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向营员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展示了上海兼容并蓄的情怀和中西文化交融的传统。外白渡大桥、内环城市总规划模型和交通发展概况等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城市规划馆内合影
在前往第二站——崇明岛东滩湿地的途中,金慧丽、田皓文两位志愿者为大家介绍了我校地理学为上海市和崇明生态岛发展做出的有益贡献,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选址、青草沙水库选址、建成国内第一个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研究基地等,加深了营员们对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的认识和理解。全体营员来到了东滩湿地公园进行参观,在湿地公园讲解员的介绍和带领下,同学们对崇明东滩的地理概况以及资源条件、扬子鳄的栖息地保护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参观东滩湿地公园
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合照
(3)主题报告
7月15日上午,夏令营开幕式在闵行校区资环楼354会议室举行。校研究生院招办赵睿老师、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王婷婷老师、副院长周立旻教授,以及吴健平教授、余柏蒗教授、史贵涛研究员、李山副教授、唐曦副教授、刘霞老师等与营员同学欢聚一堂,共同参加本次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婷婷主持,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段玉山书记向大家致欢迎辞,他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各位营员的到来,也恭喜大家能够在270余位参选同学中脱颖而出。在简单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之后,段老师寄语各位营员:珍惜这次相聚的缘分,希望在明年的金秋九月仍能见到大家的身影,也希冀各位营员在今后的科研、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扶持。
夏令营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