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Chat ID ecnuzsb
Intro 帮助您更好的了解华东师大,让您在第一时间掌握华东师大高招资讯!
院长的话
刘敏
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地理系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由浙江大学地理系迁并组建而成,时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的李春芬教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
2014年3月,随着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地理科学学院在地理系基础上正式成立,隶属于学校首个学部制单位: 地球科学学部。学院是我国最早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我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我国最早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地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00年,自然地理学成为上海市10个“重中之重资助学科”之一;2012年,地理学成为上海高校19个一流学科(A类)建设的学科之一;2015年,地理学成为上海市11个“高峰高原”(高峰Ⅱ类)学科之一;2016年,地球科学(Geoscience)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2017年,地理学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第四次学科评估位列全国第三。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地理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的单位。
地理科学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富,人才培养层次完整。学院拥有国家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虚拟仿真教学试验中心、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教研机构。
现有教师73人。其中,正教授30人,副教授20人;双聘中外院士2人,杰青2人,优青2人,万人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人,科技启明星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包括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
学院在地理学人才培养上不断致力于综合化、国际化、学术化的培养特色,旨在打造复合型、实践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在重视部门地理学教学基础上,不断充实3S技术、空间统计、地理计算、专业英语等教学内容,充分对接社会需求。通过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践教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等,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通过与世界著名大学开展本科“2+2”联合培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澳洲昆士兰大学)、研究生“1.5+1.5”联合培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与国际著名学术机构(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IIASA等)进行合作交流,以及聘请外国专家开设国际课程等举措,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毕业生部分在海内外继续深造,其余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以及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欢迎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院长
地 理 科 学
【专业揽胜】
行万水千山,阅沧海桑田,人地最前沿
郑祥民 | 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人才培养。该基地批准成立于1996年,二十多年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培养高素质地理科学研究人才为目标,进行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努力强化基地能力建设,实现建设品牌基地、一流基地,培养国际化人才。
理科基地强调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和地理学双基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地理信息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本专业实施全面导师制的准研究生式培养,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创训练,提升综合创新能力。除了常规的课程实习外,本专业同学还将参与跨区域实习,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华南综合实习基地、西北三大自然地理过渡带实习基地和云贵高原实习基地。
此外,部分优秀学生还将参与到全国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和“2+2”中美、中澳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机会(2年在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获两国学位)。50%以上的学生获得直升研究生的资格,部分学生赴海外继续深造。目前本专业已有许多毕业生成为国际地理学研究顶尖人才。
野外实习
地理科学(师范)
【专业揽胜】
教习核心素养,师范天地文章,成就经世栋梁
段玉山 | 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国际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执委
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与地理教育研究人才的摇篮。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依托设在学院内的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地理教学》杂志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
地理教育专业学科点是全国与上海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的主持单位,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主编单位,高考与学业考地理的命题、审题单位,是全国地理教育学科高地、研究重镇与资源中心。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多年来坚持对在校生进行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此外,该专业在校生将参与地理野外实习、中学地理教学研习、见习、实习环节,有机会赴国外知名大学交流,根据国家政策公费师范生毕业一年后可申请免试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该专业自建校设立以来,已为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育行政事业单位等输送了大量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科研与教学等工作。大量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并成为地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毕业去向多为省级示范(重点)中学,就业率连年保持高位。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青年学子实现教育理想与追求提供平台与途径。
嘉宾启动IGU-CGE中国委员会魔方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揽胜】
巡略时空,妙算经纬,管理天地,计算未来
黎 夏 | 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地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与遥感(Remote Sensing)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合称3S。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优秀学生可参加学院的“2+2”中美、中澳著名高校联合培养(2年在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获两国学位)。
以GIS为基础的3S技术可在资源、环境、人口、土地、城市、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地理国情普查、资源与环境调查、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电子地图与导航以及新兴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全国共有2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该专业,年培养本科毕业生9000多人,学制一般为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Michael Meadows受聘仪式
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2016年全球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2.7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占16%,达4360亿,并且据《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预计,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
当前国内地理信息科学产业人才需求极大,地理信息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月平均工资位居各行业前列。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专业问答
问题1: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区别在哪里?
地理科学(基地)专业主要培养我国地理学后备科学研究人才,在培养中除了强化地理学基础知识外,尤其突出科研训练与部门地理学的实践技能。本专业在培养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强化部门地理学专业技能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
地理信息科学主要围绕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人才,课程体系上体现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专业的交叉,强调学生的编程能力、算法能力。
问题2:各个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如何?
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通识课程占33%,学科基础课程占15.5%,专业教育课程占51.5%。
地理科学主要课程有: 地理科学导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人文地理学、水文学、GIS应用概论、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经济学原理、自然资源学、旅游地理学、城市环境化学、计算机制图、城市地理学等。
地理信息科学主要课程有: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计量地理学、软件工程与GIS开发、数据结构与算法、GIS高级教程、地理信息系统底层开发、开源GIS应用与开发、遥感软件二次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挖掘、旅游地理学、综合野外实习。
问题3:“2+2”海外研修项目是什么?
学院已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在国内修读2年,在国外修读2年,获得中美或中澳两校的学位。毕业后可在国内外就业或深造。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目前参加项目的学生毕业后全在国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优秀学生成绩绩点达到要求,可获得奖学金。针对贫困学子,学院亦推出助学计划。只要学生有梦想,肯努力,都有机会参加“2+2”海外研修,拓宽人生发展道路。
问题4:毕业生去向如何?
2017届毕业生有58%的学生选择国内直研或出国(境)深造,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美国杜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
其余同学则进入企事业单位、学校工作,如江苏省太仓市地籍测绘站、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上海地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等。
校友寄语
吴必虎 1980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