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陈富龙-雷达遥感考古方法、应用与探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4浏览次数:2992

题    目:雷达遥感考古方法、应用与探讨

报告人:陈富龙     研究员

主持人:李    响     教授

时    间:2015年10月22日(周四)10:00

地    点:闵行校区资环楼271室

 

报告人简介:

        陈富龙,男,1980年出生,浙江定海人,博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研究三部部长。2008-2014年,陆续主持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创新研究署、欧盟龙计划、DLR TerraSAR/TanDEM科学计划等项目;研究方向为遥感考古、冰雪遥感与遥感地质灾害。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20篇,出版专著2部,国际专集chapter 2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共2项。目前是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等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IEEE 会员,居港大陆海外学人联合会会员,香港遥感学会会员,并获亚洲遥感学会最佳青年论文奖(Shunji Murai Award)。

 

报告内容简介:

        面对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考古“文化先行”现实需求,报告围绕雷达遥感全天时、全天候、穿透、极化和干涉等特性,以雷达影像后向散射及变化检测、极化特性与散射机制赠别、雷达干涉与异常形变评估为抓手,探索并解决科技考古中面临的遗址探测与发现、遗产地监测与保护科学问题。报告介绍了中意政府间合作项目“基于对地观测的中意文化遗产地智能管理与试点应用研究”、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吴哥环境遥感”和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实施中开展的科学研究及阶段性成果;并期待以人文和自然科学交叉渗透为途径,通过对古人地关系、地物空间差异性、人类及场景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等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探索并构建雷达遥感考古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