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实效,引导地理学子传承地学精神,赴基层一线就业,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2021年12月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于河口楼B101顺利举办“扎根基层筑梦一线:地学青年的时代担当和卓越培养研讨会暨地理科学学院基层就业协会和导师团聘任仪式”。由于疫情防控,崇明区绿华镇党委副书记顾惠民,绿华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吴慧琳,绿华镇党群服务中心支部书记、副主任陆莉莉线上出席;闵行区农委办公室周洪梅,校选调生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章晶晶,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学院关工委委员、特邀党建组织员范安康老师,学院党委委员、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李山副教授,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殷杰教授,院专职组织员侯巧凤,院团委书记王纯出席会议。学院基层就业协会成员和2020级、2021级研究生党团员参加会议。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主持。
会议现场
段玉山致欢迎辞,代表学院党委向崇明区绿华镇党委、闵行区农委以及学校选调生办公室对学院基层就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段玉山表示,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历代地理人奔赴基层就业,彰显了地理人的扎根基层报效祖国的品格。随后,段玉山作《地理科学学院党委“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三年项目总结》,他指出,自2018年11月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与崇明区绿华镇党委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三年来,双方党委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背景下,集合组织、资源、力量三大优势,学院为绿华镇在旅游规划与文化建设方面提供智力服务,绿华镇为学院实习实践提供支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希望未来双方能继续加强联络,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致辞
顾惠民在发言中表示,绿华镇党委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顾惠民指出,三年共建区校双方都达到了预期成果,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完成了《崇明绿港村乡村振兴(文旅项目)专项策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对此表示感谢。顾惠民表示,绿华镇为学院师生实习实践基地,也希望学院师生能够继续与绿华镇多联系、多交流。最后顾惠民勉励广大地理学子将个人规划发展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密结合在一起,赴基层到一线,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投身国家建设。
崇明区绿华镇党委副书记顾惠民发言
罗艺代表学院党委介绍了学院“基层就业协会”,她以探索青年的时代担当和卓越培养机制为出发点,从打造实践锻炼平台、汇聚榜样典型、加强生涯引导和应试技能、打造基层就业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介绍。罗艺表示,自成立以来,学院基层就业协会开展了丰富的系列活动,为有志于参与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拔的同学们提供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彻落实了“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宗旨,积极发挥地理党员做表率、践服务、促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学院+”“校友+”“服务+”三个方面打造“基层就业成长共同体”。
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介绍基层就业协会工作
本年度,学院党委首次聘任基层就业协会导师,导师团成员覆盖政府、学院教师、选调生校友、退休老党员。团首届导师成员名单为:
崇明区绿华镇党委副书记 顾惠民;
绿华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吴慧琳;
学院2010届校友、闵行区农委办公室 周洪梅;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特色改革领航青年团队”负责人 周立旻教授;
学院党委委员、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李山副教授;
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 史贵涛教授、殷杰教授;
院关工委委员、院特邀党建组织员 范安康老师;
学院2018届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副镇长 易思。
段玉山为出席现场的导师团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基层就业协会导师团聘任仪式
易思鼓励学弟学妹们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她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到,基层工作可以切实了解到百姓最真实的需要和呼声,可以充分磨练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促农村发展,让农村受益。立足新时代,希望同学们能够扎根一线,在服务基层中锻炼自己,奉献自己最美的青春。
青神县副镇长易思视频寄语
基层就业协会主席团交接仪式环节中,上一届主席团代表关雪向新一届主席团代表宋智超交接协会证书。
基层就业协会主席团交接仪式
章晶晶对学校选调生工作进行介绍。他从“选“和”调“两个方面对“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需要具备的条件”、“选调程序”、“选调生与普通公务员的区别”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对我校选调生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章晶晶对地理科学学院基层就业协会定位以及开展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学校选调生办公室正努力搭建平台,助力更多学子走上选调生的岗位,希望有更多华东师大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筑梦一线。
校选调生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章晶晶发言
随后,开展“地学青年的时代担当和卓越培养”主题研讨,导师团代表针对该主题开展讨论。
殷杰表示,地理学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学科,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他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城市洪涝灾害研究领域提到,华东师大地理学科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希望未来有更多同学带着过硬的专业本领参与国家防洪减灾工作中。
范安康表示,地理人有着宽广思维方式,希望地理学子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发挥这一优势,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做好充分求职准备。他鼓励同学们回到家乡、到中西部等更加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
李山通过一名优秀选调生的案例向有志于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学提出建议,要充分阅读文献训练良好的逻辑思维,要敢于表达自己并且参与实践积累经验。对于就业地点的选择,李山指出,社会网络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同时考虑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趋势,发挥专业知识助力国家建设。
周洪梅表示,与城市规划相比,专注于农村规划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同学们要有学科自信,地理学科的背景和思维就是全局观,她建议同学们多关注基层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的思考,才能在求职选拔中脱颖而出。
章晶晶希望同学们胸怀远大理想同时保持强健的体魄。面对同学们关心的基层实习机会的问题,章老师表示学校正在大力拓展基层实习机会,有暑期在外省市集中挂职锻炼的机会,也有在上海市的便于同学们日常实习的岗位,之后还会开拓一些乡村行政部门挂职岗位。此外,学校正在设计筹划选调生信息的平台,实现选调生精准推送。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师生热切交流。各位导师对大家寄予殷切希望,鼓励同学们将自身所学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筑梦一线,努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研讨环节
同学踊跃发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