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强弓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19浏览次数:1289

202110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强弓应邀来我院交流,并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A204会议室做了题为“青藏高原地表圈层相互作用中汞的环境过程和历史变化”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地理科学学院史贵涛教授主持,张卫国、高红凯、孙千里、吕红华、陈龙、王永杰等数十位地理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480


张强弓研究员首先简单介绍了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青藏高原的环境背景;进而引出“高原冰冻圈及相关环境介质中汞元素的分布和环境意义”与“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山区汞元素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这两个科学问题。张强弓研究员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冰川中汞含量检测,发现汞含量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又开展了实时大气汞监测和地表径流汞检测两项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冰川消融时会释放颗粒态汞,汞又会进入环境,影响生境(在青藏高原北部冷水鱼中发现高含量汞);张强弓研究员还介绍了冰芯中汞的记录,发现冰芯顶部存在缺失,在冰芯研究古气候过程中遇到了“困境”。同时,他也意外发现垫状“点地梅”这种植物可以有效地重建过去大气汞记录,弥补上述缺陷。最后,还提出了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强,冰冻圈快速变化成影响区域和全球汞循环的重要驱动,对区域汞循环的叠加影响复杂。

报告结束后,张强弓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就青藏高原大气中汞含量存在季节变化的原因、汞在鱼类中富集是否对人类摄入鱼类有影响、水动力消融冰川造成更多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交流。

张强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冰冻圈与环境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科技专项。在青藏高原及周边高海拔山区多次组织参与大气和冰冻圈科学考察。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著有《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等多部专著章节,主要研究成果被IPCCUNEP等国际组织重要科学评估报告引用。2016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获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青年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