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集中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海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202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工作。经校内推荐选拔、市级评选,我院殷杰教授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个人”称号!

地理科学学院殷杰教授(右4)
殷杰教授个人简介
殷杰,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洪涝灾害研究。在Nature、Nature Sustainability、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被Nature Asia作为亮点(highlight)报道。自主研发的城市洪涝实时模拟系统支撑了多个重点城市洪涝预警、灾害保险与灾情核查工作。撰写的多份防洪减灾决策咨询专报被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纳。先后获得2019年度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和2021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
一、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为国建言献策
他政治立场坚定,党性意识强,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他先后撰写了6份有关防洪减灾的咨询专报和政策建议被中央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用。尤其是在2021年7月18日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发展高精度洪涝预报体系、推进精细化洪涝灾害治理的若干建议”,提出研发国家-区域-城市-社区多尺度高精度洪涝预报预警系统、建立面向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脆弱人群的精细化洪灾应急管理体系,该建议在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后一天(7月21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推动了我国暴雨洪涝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创新科研实践育人
他不忘教育强国的初心,牢记民族复兴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推动“灾害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合承担的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在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新时期国家重大安全风险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新时代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地理学创新人才。他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学生获得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二、三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入围上海市决赛,团队多位同学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学位或联合培养。

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他率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城市高精度暴雨洪涝实时模拟系统”实现了城市降雨-径流-淹没全过程、精细化、近实时的数值模拟,显著提高了城市暴雨洪涝实时模拟系统的精度和效率,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2021年8月,他作为应急管理部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评估工作,在灾后第一时间利用该模拟系统开展了“7.20”暴雨洪涝淹没模拟与分析,提供了郑州市中心城区5米分辨率暴雨洪涝淹没图,为河南省特大暴雨灾情核查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成果支撑,在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模拟系统还被应用于上海、宁波等多个城市的洪涝预报预警、灾害保险和灾情评估工作,获得有关部门和用户单位的积极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推广防灾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2021年10月,他接受CCTV-13《新闻1+1》节目专访,就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应对回答主持人白岩松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出“北方城市需在现有的预报预警水平基础上,要制定可实施、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洪涝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并被《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上观新闻》等转载。2021年8月,接受《凤凰周刊》采访,就全球极端天气“常态化”问题,提出应对“黑天鹅”事件或成为未来城市治理的新课题,需强化应对极端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2020年8月,接受凤凰卫视《中国深度财经》栏目专访,向公众介绍我国洪涝灾害自南向北的演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深度影响。上述媒体采访报道对提升公众灾害风险意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教师,殷杰教授勇于担当,守正创新,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树立先进典型标杆,以昂扬的姿态发扬伟大五四精神,彰显新时代青年风范!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