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 | 穿越时空,探寻地球记忆——地科院2021级普通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圆满收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30浏览次数:152

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科院本科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育人环节, 2023年8月20日——8月23日,2021级公费师范、地理科学和GIS专业的120余名学生在浙江杭州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普通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

在本次实习中,学生们深入探索了杭州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地史演化等内容,主要包括天目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剖面的对比观察;杭州市九溪十八涧地层结构考察;玉皇山紫来洞石灰岩地层考察;宝石山金鼓洞凝灰岩及断层考察;长兴煤山金钉子P-T剖面考察。

2023年8月20日下午1点多,师生们来到了西天目山第一个实习点交口村附近的寒武纪灰岩剖面。吕红华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地质实习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而郑祥民老师则详细介绍了地质工作的方法,以及浙江地区,特别是天目山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同学们现场观测寒武纪灰岩地层岩石特征及水平结构特点。
1
郑祥民教授现场讲杭州地区地质演化历史
2
吕红华教授讲解寒武纪石灰岩地层特征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了第二个实习点月亮桥附近的奥陶纪泥页岩剖面。该剖面也是人工修路开挖露头,岩层节理十分发育,很难分辨地层面和节理面,郑祥民老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岩层,指出岩层的纹理可以指示沉积的变化,能够准确判别岩层面,同学们豁然开朗。吕红华老师讲解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同学测量了该剖面地层产状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通过上述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岩剖面的对比观察,同学们了解了在距今5.5亿年至3.5亿年前,该地区为广阔的海域,岩层的变化指示了地区海侵和海退的大致过程。
3
奥陶纪泥页岩纹理结构辨识
4
地层产状测量

下午5点,实习队伍来到了第三个实习点天目山保护区大南门,考察侏罗纪火成岩,主要是流纹岩和凝灰岩,并了解天山火成岩的空间分布和形成原因。晚饭后,老师们检查了各小组的野外实习记录,并对同学们实习问题做解答。

第一天的实习,同学们在实践中复习回顾了知识,练习了野外基本地质考察技能,深深体会到理论知识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重要性。
5
杭州地区地质图(作业内容)
6
当天实习内容检查

杭州市九溪十八涧地层考察

2023年8月21日,实习队伍考察了杭州西湖附近的九溪十八涧,完成地层岩石特征、产状测量和地质剖面图等内容,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杭州复向斜构造特征。

7
吕红华老师讲解地质背景
8
难忘的野餐

同学们按照预定的路线,分成小组展开了考察活动。从九溪烟村到杨梅岭,再到千人洞,在这些古老的地层前,同学们仔细观察、记录着地层的变迁。其中,点位1九溪十八洞的唐家坞紫红色砂岩上段;点位2西湖组石英砂岩与唐家坞组紫红色砂岩的分界处;点位3西湖组石英砂岩层间砾岩,吕红华老师详细讲解了层间砾石出现的原因;点位4西湖组石英砂岩;点位5船山组灰岩,郑祥民老师指导同学们观察灰岩上面的黄豆大小的藻类化石“船山球”;点位6船山组灰岩与栖霞组灰岩界线位置;点位7栖息组灰岩的识别标志——燧石结核(条带);点位8青龙山背斜核部考察。一天的徒步实习, 8个点位的地层产状测量锻炼了同学们的实操动手能力,让大家意识到,仅仅掌握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并不够,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学科素养。
9
郑祥民老师指导观察“船山球”
10
吕红华老师讲解船山组灰岩

玉皇山和宝石山

2023年8月22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玉皇山考察石灰岩地层与地貌和向斜构造。在玉皇山紫来洞考察了于船山灰岩与栖霞灰岩分界线,观察了方解石条带和燧石条带,深入认识了紫来洞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断层发育,形成北东向断裂带,并通过岩溶(喀斯特)作用形成了地下溶洞,溶洞顶部坍塌后,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内可以看方解石条带、燧石条带、岩溶沉积等地质景象。


下午,在紫来洞附近的盘山公路边。观察了玉皇山向斜核部,并测量了地层产状,搞清楚了玉皇山为典型向斜成山。随后,抵达了宝石山考察金鼓洞火成岩及断层。在宝石山金鼓洞,流纹岩和凝灰岩呈淡赭红色,主要是含氧化铁。岩石中气孔清晰可见,偶见捕掳体,但结构致密、抗侵蚀。但是后断层发育影响,多见节理,且密集处多被风化纵深剥蚀。断层磨光面、擦痕和阶步清晰可见。

今天的实习过程十分考验同学们的体力。在经历玉皇山紫来洞、宝石山等地的奔波,由于徒步距离较长,加之天气炎热和阵雨,不少同学都出现了体力不支的情况,即使疲惫不堪,同学们也尽力支撑,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11
落水洞
12
金鼓洞凝灰岩断层面
13
方解石条带
14
燧石条带

长兴煤山金钉子

2023年8月23日,地质实习的最后一天,踏足长兴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探寻地层记录的生命演化奥秘。


浙江长兴的金钉子在2001年3月被正式确认。长兴的灰岩剖面是全球二叠(P)—三叠系(T)界线层型及点位,更是古生代-中生代界限。此处记录了地球历史上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留存有大批古生物化石。首先参观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了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化石,深入学习了“生物的演化”、“长兴的地质运动”以及“长兴金钉子的确定历程”等。随后,实习队伍考察野外剖面。在吕红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详细观察了金钉子P-T界限剖面特征,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层产状等。我们的实习队伍还有幸捡到了一个螺的印痕化石。

经过简短的休息,吕红华老师帮助大家回顾了本次实习重要内容,并强调了如何通过“岩石”“构造”“时间”等要素来贯穿这次实习和撰写实习报告。
15
学生参观博物馆
16

吕红华老师介绍“金钉子”


21
长兴煤山金钉子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短短四天地质实习,我们在实地中感受地质学的魅力,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历史的理解。同学们实地考察,穿越时空,深深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实习过程经受住了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掌握了基础地质实测方法,锻炼了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意识到了实习中存在的不足,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次难忘的实习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