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河: 登高望远见今古
8月5日上午,在地理科学学院吕红华教授、史贵涛教授、周立旻教授、王辉老师、陈圆圆老师与历史系黄阿明副教授、张凯悦老师的带领下,实习队到达了乌鲁木齐南山(属于北天山)山前,登上了乌鲁木齐河发育并保留的最早一期洪积扇扇顶。面对陡峭的崖壁,师生有序前行,协助攀爬,安全抵达实地站位,登高远眺、一览乌鲁木齐河在山前发育的地貌全貌。



交河故城:白日登山望烽火
8月6日上午,考察队奔赴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流域的交河故城,此处是曾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张凯悦老师对交河故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吐鲁番文书的发现等内容作了详细细致的介绍,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实地考察了交河故城“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形特点,观察了独特的“减地留墙”建筑形制,体会在干旱区我国先民如何适应和利用流域冲积扇边缘特殊的水资源优势,在“死亡之海”的边缘构筑灿烂的文明历史。

高昌故城:玉关西去火州城
8月6日下午,考察队到达高昌故城,在唐代此处是天山南麓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张凯悦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高昌故城的历史沿革、民族宗教特点及出土文书,师生以德国探险队格伦威德尔及斯坦因所绘地图为基础,设计了探索高昌故城内外城墙,认识“可汗堡”等建筑形制等主题实习,在地面73°C左右的高温下,实习队全体师生顺利完成考察,完成了穿越2000年的时空之旅。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妆黄沙何以成
8月7日上午,同学们前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开展野外实习。此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实习站位位于天山天池所在的三工河流域尾部的泛滥平原区,在内陆干旱气候的作用下,该区域演化为典型的沙漠,内部广泛发育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指导老师们对其分布的空间特征与天池/三工河的空间关联、大气环流背景以及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观察到的沙丘地表生物结皮,介绍了面向双碳战略的沙漠固碳前沿进展。结合遥感信息与地面实际观察到的植被恢复情况,以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在沙漠治理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使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坚定了认同生态绿色发展的信心。

达坂城盐湖:一湖镜水照天蓝
8月7日下午,实习队伍到达了达坂城盐湖。周立旻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盐湖的形成、盐湖矿物质的结晶析出过程以及我国食用盐的来源多样性特点。老师讲解到,这里是天山河流流域尾部发育的有一种特殊类型。位于北天山山前的该盐湖,由于山前地形狭窄地形风力极大导致蒸发量激增,气候干旱、降水少,导致山前冲积扇边缘的绿洲湖泊成为盐湖。通常来讲,海洋的盐度约为35‰,相较之下,盐湖盐度则远大于这一值。在拓展中老师提到了我国食用盐来源的多样性,对我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影响,比如在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海盐运输路径阻断,我国内陆岩盐(如四川井盐)、内陆盐湖盐为解决了食用盐的供应问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冰川一号:流澌争看浴冰川
在8月8号,师生一行人到达乌鲁木齐河河源的一号冰川(也称“天山一号冰川”)考察河源自然地理。同学们顶着冰冷寒风和大雨,安全到达天格尔峰海拔3850m的观察点位,并在穿过一段陡峭的冰碛物碎石坡后,成功到达“天山一号冰川”,进行冰川现场观察。


冰川观测实验站:一站巍巍照肝胆
8月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与历史系拔尖班全体师生奔赴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实验站,进行了实地参观与交流。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组织了新疆冰川考察,我校许世远先生当时作为冰川考察队副队长参与领导了当时的考察,他的论文《天山之冰川》,成为我国第一篇系统论述天山冰川的成果,这也为我校与天山冰川站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情缘。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在此建立了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这也是我国最早专门以冰川和冰川作用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站长王腾飞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了天山冰川站的基本发展情况、主要观测内容以及科研工作成绩。天山冰川站的主要观测对象——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网络中亚洲中部地区的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交流会上同学们与王站长进行热烈的互动交流。赵博旸,王玥,郑哲三位同学分别从水资源价值、冰川消融量、冰川消融与公路建设等问题进行提问。王站长对大家的独立思考表示称赞,并一一解答了相关问题。中国科学院冰川站的交流会在大家的满满收获中顺利结束,每个人都对冰川有了新的认识与体悟。
天山天池:冰川堰塞一池天
8月9号,实习队来到了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峰的天池,开展关于冰川湖泊及相关人文历史的实习。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是博格达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的重要高山山间湖泊。吕红华老师针对天池的成因展开了讲解,指出天山天池不同于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积水成湖,其成因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吕老师对“冰川堰塞说”、“泥石流堰塞说”等结合现场的地层观察进行一一的介绍,总体来说堰塞成因并无争议,但如何堰塞仍需探寻。在堰塞作用后,冰川融水形成了如今天池“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的美丽景色。

军垦博物馆:兵团精神筑民心
新疆联合考察的最后一天,师生一同前往位于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讲述了自建国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田戍边、发展生产、建设城市的光辉事迹。在正式参观展厅之前,黄阿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历代屯垦政策,结合不同朝代的屯垦制度与实施情况,便于同学们理解、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垦发展过程。

跟随着展厅讲解员,同学们认真参观了各个展厅,逐步了解解放军深入西北解放新疆的历史过程。展厅中陈列有王震将军等先辈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展示有几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事迹,令同学们深受感触。此外,博物馆还介绍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业种植、水利工程修建、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展厅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呈现了自迈入新时代以来,兵团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爱在师大:授业解惑师生情
在每天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会整理实习知识点,带着问题与老师进行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十分热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时还对同学们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指正,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