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 | 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记(六)| 行走白山黑水,探察北国粮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17浏览次数:1466

老铁山灯塔与黄渤海分界线

老铁山灯塔矗立在有渤海海峡“咽喉”之称的老铁山岬角上,为进出渤海海峡的船只照亮航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今虽已经失去了导航的功能,但仍日落开灯、日出熄灯。该塔始建于1893年,由清朝政府请法国人制造。历经甲午海战、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后,它依然保持完好。解放后,电灯取代了油灯。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用柴油发动机供电。灯塔工人使用两台机组轮换工作,每个八小时更换一次。一代代灯塔工人坚守平凡岗位、尽职尽责的“铁山精神”薪火相传。

1
图1 老铁山灯塔
2
图2 旅顺航标管理站史向东老师讲解航标相关知识

在老铁山灯塔下方的观景台上,能清晰地看到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它的划分对于中国海洋经济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管理与保护黄海和渤海的海洋资源。
3
图3 黄渤海分界线实景
4
图4 黄渤海区域地图(引自实习手册)
5
图5 小组成员在分界线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6
图6 师生在野外午餐

旅顺军港
野外午餐后,实习队伍前往旅顺军港。始建于清代光绪七年的旅顺军港是利用天然封闭海湾建造而成。港口门开向东南,周围的黄金山、老铁山、老虎尾环守军港,具有非常有利的地形。它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老虎尾沙嘴是港口的“天然屏障”,它呈弯曲的S形堤坝状结构。
7
图7 老虎尾沙嘴(引自实习手册)

辽宁师范大学李剑锋老师介绍了沙嘴的成因,它是由于海浪长期的侵蚀周围基岩,而后泥沙受波浪搬运、堆积而形成的。沙嘴的S形结构与盛行的东南风有密切关系。地理科学学院张威院长用“一山担二海,一港写春秋,半部中国近代史”概括了旅顺口的重要意义,并回顾了旅顺的古人类活动历史。
8
图8 旅顺口港
9
图9 张威院长讲解旅顺口的重要意义

星海广场

傍晚,实习队伍回到大连市,同学们开展了别样的野外实习,以自由活动的形式考察星海广场,这也是本次实习结束时的难得的放松。星海广场是大连市著名的滨海广场。一群群盘旋飞行的海鸥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围的高楼穿上了色彩斑斓、变化无穷的“衣裳”,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变化无穷,外围的美食集市上人头攒动,精彩绝伦的灯光秀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繁荣的城市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10
图10 飞行的海鸥
11
图11 星海广场
12
图12 星海广场夜景

实习总结汇报

12日全天,各组同学共同分享了精彩的总结汇报。汇报的选题多样,涵盖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人口特征和经济发展,其中同学们对长白山的自然地理、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极为关注。如东三省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区自然谱带影响;实习点城市的夜间灯光与经济发展等主题。同时,汇报的形式也十分丰富,针对人口流失是否有好处的辩论;针对实习内容创作的情景剧《我是东北》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队老师们对大家的汇报进行了集中的点评,在对各组汇报优点表示赞赏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激励大家继续前行。我院田淑芳同学与小组成员一起制作“联合实习故事地图”,系统总结了实习点内容,为本次实习的科学传播贡献了力量。







图13 小组汇报与专家点评
19
图14 田淑芳同学的小组制作了“联合实习故事地图”(请扫码观看)

闭幕式

最后,专家领导对本次实习做了总结,对承办单位和各带队老师的无私付出表示感谢,对全体同学的寄予厚望,希望各位同学能通过本次实习经历体“关东山河远阔”,在未来的人生中悟“地理大道无疆”。我院钟丹菲、田淑芳、江东翼、胡潇洋共4位同学获得了“卓越实践者”的荣誉。

20
图15 闭幕式

本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历时16天,行程近4000公里。穿时空、跨山河,广袤的东北大地,别样的白山黑水,开拓进取的东北人民,东北的地理之美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
21
图16 实习队伍金石滩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