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 | 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记(五)| 行走白山黑水,探察北国粮仓

发布者:孙斐然发布时间:2023-08-14浏览次数:1192

抗美援朝纪念馆

2023年8月9日下午,联合实习队伍到达丹东,第一站便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70年前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为保卫和平、保卫祖国而跨过鸭绿江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纪念馆陈列的上万件文物全面再现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辉煌历史。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向推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

图1  纪念馆前“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标语

2

图2 抗美援朝纪念塔

3

图3 馆内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雕像

4

图4 志愿军所用部分生活用品


鸭绿江河口地貌

参观结束后,实习队伍前往绸缎岛上缘,考察鸭绿江河口地貌。鸭绿江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河,从长白山天池发源,沿中朝边境从东北流向西南,于辽宁丹东的东港市注入黄海。鸭绿江河口地貌呈“二级分汊,三口入海”的形势。辽东学院李富祥老师讲解了鸭绿江河口近口段与河口段的分界点(鸭绿江断桥处);上游修建水库对河口西水道面淤积的影响,强调了加强鸭绿江河口地貌发育与演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

5

图5 鸭绿江入海口遥感影像(引用实习手册)

6

图6 李富祥老师现场讲解


鸭绿江断桥

随后,实习队伍参观了鸭绿江上中朝往来的重要桥梁——鸭绿江跨境大桥。下图右侧桥于1933年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抗美援朝时期被美国空军炸断,因此称断桥。在断桥左侧是另一桥是公路和铁路两用桥,1937 年开工建设1943建成,目前仍在使用中,大桥连接朝鲜的第四大城市平安北道首府新义州,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

7

图7 夕阳下的鸭绿江大桥

8

图8 鸭绿江大桥与断桥


大连市庄河港

2023年8月10日,联合实习队伍来到大连庄河港(122.96°E,39.61°N)考察。庄河港是大连黄海沿岸最北端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性港口,具有装卸仓储、运输组织、临港工业、物流服务、陆岛运输等功能,每年客流量约30万人。辽宁师范大学王海壮老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介绍了大连的港口的历史发展和空间演化。庄河港负责人陈任强介绍了庄河港的基本情况,并带领实习队伍参观了现代化的冷库。

9

图9 大连市庄河港

10

图10 辽宁师范大学王海北老师现场讲解


大连金石滩

下午3点,实习队伍来到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122.05°E,39.07°N)考察金石滩地质与海蚀地貌。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分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实习队伍考察了金石滩海蚀穴、海蚀柱、海蚀拱桥等地貌类型。辽宁师范大学李剑锋老师现场讲解了海水对基岩海岸的侵蚀分为三种:海浪冲蚀、海水中的碎屑磨蚀以及海水溶蚀与海蚀地貌发育类型,还指出应根据海蚀穴和海蚀平台等地貌组合来推断古海蚀作用与海平面变化。通过李剑锋老师的讲解,我们还了解到金石滩岩石地层形成于5~8亿年前浅海相及潮间带沉积,主要岩石为石英砂砾屑灰岩、各种形态的叠层石组成的礁石层、泥质/砂质页岩等。色彩斑斓的岩石,层叠万千的岩层,挤压变形与断裂随处看见。奇特的地貌和岩层吸引力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11
12

图11 金石滩海蚀拱桥(“恐龙探海”)和海蚀柱





图12 金石滩地层


实习队伍最后来到龟背石考察。龟背石是金石滩景区的代表性地质景观,是岩层崩塌于海滩,岩层表面出露,龟裂特征看上出去犹如海龟壳,因此而称龟背石。辽宁师范大学刘亮老师介绍了目前有关龟背石的成因机制的两种认识,包括泥裂成因说和地震液化脉成因说。通过刘亮老师讲解和现场的观测,我们认为地震液化脉成因说合理。如果是泥裂成因,则会形成楔形构造,然而这种楔形构造很难观察到,而且从相邻因岩层也可以清晰的看到青灰色脉状“侵入体”,其很可能是地震作用下的液化物质填充裂隙而形成脉状条带。




图13 金石滩龟背石及局部龟裂特写

19

图14 不同地层中的青灰色脉状“侵入体”

20

图15 辽宁师范大学刘亮老师现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