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功 | 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决赛荣获二等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09浏览次数:76

2023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 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决赛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成功举办。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陈美琪、白鹭负责的两个参赛作品经过全国初赛选拔后成功入围,并在决赛答辩中表现优异,最终荣获全国二等奖的殊荣,指导教师为我院陈亮老师。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旨在通过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高校大学生爱科学、学天文的兴趣与热情,鼓励天文科学技术创新、丰富科普教育资源,帮助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开展和天文社团发展,以期为我国基础科研与科普教育事业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并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

本届大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天文科学教育联盟、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本次大赛共征集到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有效参赛作品共141项,52项作品进入决赛。
1
答辩现场(左:合照;中:陈美琪;右:白鹭)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为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热爱天文的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天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近天文、了解天文、感受天文,培养学生的天文地理思想、科研精神,助力学校探索专业理论学习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促进本科教学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课程《地球概论》具有悠久的历史,课程以普通天文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力求使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帮助学生培养地学思辨能力,支撑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本次获奖的陈美琪和白鹭同学的两个课题,均是在《地球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思考、讨论衍生出来的创新性工作,本次获奖是对我院《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探索求知精神的巨大肯定,希望以类似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的平台为契机,激发更多的地学学子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开展更多的天文地理教学、研究与科普工作。

附 获奖课题简介

《天文虚拟软件的教学指南编写与网络资源整合》负责人:陈美琪

天文软件以网络计算机为载体,能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丰富的天文信息,作为重要教学资源之一虽然具较高普及率,但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团队针对天球坐标系、天体视运动、太阳系天体、月相及日月食,星座与星空共五个主题,开展了科普指南的汇编,并将其刊登在开源课程平台,为K12阶段学生提供免费课程服务。线下教学显示该项目成果的科普效果良好。

2
作品海报
3
主要应用成果

《画出你生日那天的月相》负责人:白鹭
“画出你出生那天的月相”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选择“月相”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天象,将5E教学法融入到PBL项目式教学中;同时在设计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与手工帮助学生理解、搭建月相变化的空间模型。
4
作品海报
5
主要应用成果